最新消息: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16日)称美国正与中国进行贸易战。   20

史鉴奇谈 2025-10-16 11:04:52

最新消息: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16日)称美国正与中国进行贸易战。   2018年那会儿,他不顾全球产业链反对,单方面对中国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从电子产品到纺织用品,清单拉得比超市购物车还长。   中国从来没主动挑事,后续对美国农产品、能源产品加税,全是被逼到份上的合理反制,目的就是守住自己的贸易权益,哪有半点主动开战的意思?   现在他又把“贸易战”挂在嘴边,不知道是真忘了自己当年的操作,还是想靠这话转移国内注意力。毕竟眼下美国国内麻烦不少,制造业回流没见多大成效,农民还在为卖不出的大豆发愁,他这时候提贸易战,多少有点“炒冷饭”找存在感的意思。   要说未来中美关系,至少在特朗普剩下的三年多任期里,想回到以前那种热络状态基本不可能,但彻底崩溃也不现实。这种“又冷又热”的别扭劲儿,大概率会持续很久。   竞争肯定是日常状态,从科技领域的芯片、人工智能,到新能源产业的电池、光伏,双方在这些能决定未来的赛道上,较劲会一直存在。   美国一会儿搞芯片出口限制,一会儿又想拉盟友搞“小院高墙”,就是怕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超过去。中国也不含糊,一边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一边和其他国家深化合作,慢慢把供应链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但冲突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里,不会真的闹到不可收拾。毕竟中美都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要是彻底撕破脸,美国的跨国企业首先扛不住——中国市场占了不少美国公司营收的大头,比如苹果、特斯拉,要是失去这个市场,他们的股价都得跌不少。   中国这边也不想看到全球经济因为中美冲突陷入混乱,所以双方就算有摩擦,也会通过对话渠道找平衡点,比如之前重启的经贸磋商,就是为了避免矛盾升级。   合作的空间虽然不算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像应对气候变化、打击跨国犯罪这些全球性问题,光靠一个国家根本解决不了,必须中美一起发力。   就拿气候变化来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产能和技术,美国在减排技术研发上的经验,要是能好好合作,对全球碳中和进程都是好事。还有粮食安全,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美国是粮食出口大国,双方在这方面保持正常贸易往来,不仅能稳定全球粮价,也能让美国农民多些收入,这种双赢的事,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   这种长期博弈的状态,对双方都是种考验。美国这边,要是还抱着“脱钩断链”的想法,继续搞技术封锁,最后只会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反而让自己失去更多市场机会。比如之前美国限制对华出口高端芯片,结果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快速突破,还打开了东南亚、非洲的市场,美国芯片企业反而少了不少订单,后来不得不放宽部分限制,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国这边,也得继续做好自己的事。不管美国怎么折腾,把国内经济稳住,把科技创新搞上去,把民生保障好,才是根本。比如这几年中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扩大内需市场,就是为了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就算美国在贸易上搞点小动作,也不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太大冲击。   还有民间层面,虽然官方互动少了,但老百姓之间的交流没断。中国的留学生还在美国读书,美国的游客也还来中国旅游,双方的文化、教育交流,就像一条隐形的纽带,把两国联系在一起。这种民间层面的理解和认同,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冲官方层面的紧张,让中美关系不至于走到极端。   特朗普或许还想靠贸易战那套老办法施压,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几年前的样子了。手里的牌更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更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美国要是还不清醒,继续搞单边主义,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未来三年多,中美关系就是这样,一边在竞争中较劲,一边在管控中避免冲突,偶尔在特定领域找机会合作。这种“又冷又热”的状态可能不会让人舒服,但却是当前国际形势下最现实的选择。双方都得慢慢适应这种节奏,在博弈中找到平衡点,才是对两国人民,对全球经济最好的结果。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