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吴石牺牲后,妻子还被关押,陈诚为了报恩,3次给她减刑,不仅为她安排住所,还帮吴石的孩子正常上学,临终前仍叮嘱家人帮助吴石的子女。 1950 年 6 月 10 日,台北马场町刑场。 一位穿灰布长衫的中年人站在刑场,从容吟诵:“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 这是国民党 “国防部参谋次长” 吴石将军的绝笔。 此时,妻子王碧奎关在新店军人监狱,16 岁女儿吴学成搂着 7 岁弟弟吴健成缩在台北植物园长椅上,没东西吃,只能等天黑翻垃圾桶。 没人想到,这位被蒋介石称为 “国军柱石” 的中将,竟是中共隐蔽战线 “密使一号”。 1916 年,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典礼。 福建青年吴石所有科目优等,获 “军校状元”。他写的《现代战争中的炮兵运用》,被日本教官佐藤信义印成范本,供全校学习。 六年后,浙江青田陈诚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常听学长说:“吴学长做战术推演,连日本教官都得让三分。” 1926 年南昌战役,两人有了交集。时任 21 师 63 团团长的陈诚,在牛行车站争夺战中染疟疾昏迷,躺在战壕里。 时任北伐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吴石,带警卫连冲上火线,背起陈诚撤出战场。 寒冬深夜,吴石把陈诚安置在破庙,拆自己棉衣盖在他身上,自己穿单衣在庙外站岗一夜。 后来陈诚在回忆录里写:“若无吴公,吾命休矣。” 1949 年 4 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时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吴石,表面指挥国民党军 “保卫大福建”,暗地将《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等核心情报,交给中共地下党。 国民党军筹划退守台湾,吴石决定赴台继续获取情报,带妻子王碧奎和儿女吴学成、吴健成赴台,留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在大陆。 到台湾后,吴石升任 “国防部参谋次长”,搜集到《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防前线阵地兵力配置图》等绝密资料,这些对解放台湾至关重要。 情报送到大陆,毛泽东提笔写下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称赞吴石。 1950 年 1 月 29 日,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供出 400 多名地下党员,包括吴石。 3 月 2 日,特务冲进吴石家,搜出他为女党员朱枫签发的赴舟山“特别通行证“。当天,吴石被保密局正式逮捕。 吴石被捕后,特务用酷刑逼他承认 “通共”,他始终说:“我吴石一生光明磊落,绝无通共之事!” 吴石被捕,王碧奎母子三人被房东连夜赶出家门,没带行李。 16 岁吴学成带弟弟吴健成流浪,在台北植物园长椅住了 47 晚,饿了就翻垃圾桶。一次吴健成捡到半块发霉饭团,姐弟俩推让半小时,含泪分吃。 时任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 长官的陈诚,本可置身事外,但南昌战役吴石救他的画面总浮现,最终决定救吴石家属。 王碧奎最初被判 9 年,陈诚在案卷批注 “暂缓办理”,理由 “妇人无知,恐系牵连”。 一个月后,陈诚以 “证据不足” 要求重审,王碧奎刑期减到 3 年。 陈诚仍不放心,又协调军法处,最终王碧奎只服刑 7 个月就获释。 台北 “国史馆”《吴石案军法审判记录》记载:“陈长官多次过问此案,措辞严厉……” 王碧奎出狱后没地方住,陈诚在台北县中和乡找民居安排他们住。 为防特务骚扰,陈诚以 “补偿旧部遗孀” 名义解冻吴石部分存款,还要求保密局减少监控。 后来陈诚托人安排王碧奎进台北纺织厂,她每月领 80 元新台币,勉强养活孩子。 日子刚稳,孩子教育成问题。 1951 年,吴健成考台北市立建国中学,校方因他是 “匪谍子女” 拒绝。 王碧奎急得哭,陈诚知道后写便签:“请以陈明德之名录取”,用自己姓氏帮孩子掩护。这张便签存于建国中学校史档案,编号 “1951-007”。 陈诚安排副官每月送 200 元新台币生活费,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工资,够母子生活。 吴健成考上台湾大学,政审遇阻,陈诚请三位台大教授联名担保,让他入学。 1977 年,吴健成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额奖学金,登机前跪母亲面前哭:“妈妈,我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了。” 王碧奎也掉眼泪。 1965 年,陈诚在台北病逝,临终嘱咐家人:“吴公的子女若有困难,务必全力相助。” 吴石牺牲后,骨灰被妥善保存。1994 年,吴石夫妇骨灰被护送回大陆,合葬北京香山福田公墓。 墓碑上,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题写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道尽吴石一生。 吴石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用鲜血书写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国记忆。吴石的故事,成了跨越海峡的精神纽带,被永远铭记。
谷正文晚年在接受日本NHK采访时,罕见地流露出对吴石案的复杂情感。他坦言:"吴石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