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罗斯巴赫15日表示,中国的城市转型经验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贫困和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 这话可不是空泛的客套,罗斯巴赫盯着全球城市难题多年,能说出这话,必然是看到了实打实的成效。毕竟贫困与气候危机缠在一起的死结,太多国家都解不开。 上海的口袋公园就是最鲜活的例子。乐山绿地拆了围墙,把步道、儿童游乐设施嵌进5600平米的空间里,连座椅日照都算得清清楚楚 。这哪是建公园,是把“边角料”空间变成了民生福利。 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更戳中要害。28岁的施高迪没多花租金,就从老旧民房搬进了带共享厨房的新住处。千万来深奋斗者的“第一个家”,没因为改造被抢走。 正因为改造时控制同一村施工楼栋不超10%,还给足3到6个月腾挪期,才没打乱租房市场。这种“温和改造”,比硬拆硬建高明太多。 雄安新区直接改写了城市与水的关系。85%的雨水能被就地吸收,路面连积水都少见,热岛效应硬生生降了3到5℃。传统城市暴雨里看海的尴尬,在这成了过去式。 重庆更会“就地取材”,工厂停车场里嵌雨水花园,老旧小区铺透水砖,2055个海绵项目织成了一张水网 。不是砸钱搞面子工程,是把技术融进了日常。 但千万别以为这些经验能直接照搬。深圳的模式靠国资托底、银行低息贷款撑着,雄安的规划投入更是长期布局,没有适配的基础根本玩不转。 罗斯巴赫提过,中国能带着八亿人脱贫搞城市化,关键在“居有其所”还能享服务。这背后是“人”的优先级,不是单纯的工程思维。 全球城市缺的从来不是技术,是把民生嵌进规划的耐心。中国这些案例的价值,正在于证明了发展和公平能兼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讯快讯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
苏柒小文
2025-10-16 19:05: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