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间谍套路全解析 精心伪装身份 境外间谍“小椰”伪装成时尚旅游博主,在社交平台主动联系热衷分享旅行经历的大学生小杰。其账号展示精致形象与全国旅行足迹,以“创作同频”为由降低对方戒心。 渐进式利益诱导 初期以“合作拍摄爆款视频”为名,承诺支付劳务费及推荐实习机会。 熟络后提出拍摄“不为人知的小众景点”,提供十多个坐标要求小杰拍摄空镜素材,部分地点紧邻军事管理区。 目标精准定位 西藏作为边境交通枢纽,战略地位突出。间谍刻意选择此类敏感地区的高校学生,利用其熟悉当地地形的优势套取情报。 🛡️ 二、关键识破点:小杰的“三步警觉” 交叉验证信息 将对方提供的坐标输入地图比对,发现多处紧邻军事禁区,与“小众景点”主题矛盾。 关联安全教育 回忆起入学时校方强调的边境地区战略重要性,判定“选址巧合”实为蓄意设计。 完整保留证据 第一时间拨打国家安全举报热线12339,提交全部聊天记录、账号信息及可疑坐标。 ⚠️ 三、境外渗透新趋势 目标群体泛化 间谍活动从传统核心领域转向普通民众,学生、自媒体从业者成重点目标。本案中“小椰”以相同手法已诱导境内100余人参与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手段高度日常化 借“旅游探店”“学术合作”“兼职招募”等合法外衣,索要敏感区域影像或数据(如军事设施周边测绘、行业核心资料)。 技术融合渗透 除情感拉拢外,结合钓鱼邮件、木马程序(如带病毒简历)、违规设备(改装充电宝)实施窃密。 ✅ 四、全民防范行动指南 高危场景识别 兼职求职:警惕“日薪远超市场价”“模糊任务要求”(如指定拍摄军事基地周边)。 网络社交:拒接境外“网友”索要敏感数据、定位信息的请求。 学术交流:婉拒外方机构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数据的搜集要求。 即时应对步骤 记录:保存聊天记录、可疑人员体貌特征。 拒绝:明确回应“涉及机密不便透露”,终止接触。 举报:拨打12339或登录www.12339.gov.cn提交线索。 法律保障与激励 依据《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国家安全机关严格保密举报人身份。 💡 五、案例深层启示 安全教育落地见效:小杰的果断源于高校常态化反间谍教育,印证系统性培训的必要性。 青年担当防线基石:大学生群体思维敏锐、熟悉网络生态,成为阻断渗透的关键力量(如福建莆田学生举报网络间谍同样获表彰)。 “全民警觉”非口号:间谍陷阱已渗透至社交私信、兼职群聊等日常场景,每个公民的警惕都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国安部警示:境外间谍的“投入”与所求情报价值呈反比——看似微小的“帮忙拍摄”,实为危害“大安全”的导火索。唯有全民筑牢防线,方能瓦解无孔不入的渗透企图。
美媒:美国和欧洲日益担忧中国可能会主导芯片市场纽约时报10月17号报道称:“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