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小孩找到了,32个小时,晚上零下2度,见到救援人员的第一句话,听着好心疼:

名城探寻 2025-10-17 21:55:27

4岁的小孩找到了,32个小时,晚上零下2度,见到救援人员的第一句话,听着好心疼:你认识我吗,不要扔下我。 没人能想到,说这话的是辽宁朝阳走失44小时的女童丁一。这个刚够一米高的孩子,父母常年在贵州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 就在走失前一个月,爸妈还特意回了趟家,抱着她承诺过年就接去贵阳上幼儿园,连学校都提前选好了,没人料到团圆的约定差点被一场意外打断。 10月15日下午,东北的秋收正忙,爷爷奶奶舍不得耽误农时,把睡着的丁一放在地头的面包车里。怕孩子闷得慌,爷爷没锁车门,还特意留了道车窗缝,想着干活的地方离车不过两百米,每隔半小时就能回头看一眼。 可那天农活赶得急,奶奶晚去了二十分钟,车后座就空了,原本留着的缝隙被摇开大半,孩子的小被子掉在座位底下。 奶奶腿一软坐在地上,哭喊着孙女生前的小名,爷爷疯了似的在田埂上跑,手机抖得连报警电话都拨不出去。 消息传到贵州,丁一的妈妈胡女士当场崩溃,买了最快的机票飞北京,再转高铁往家赶,十几个小时的路程里,她攥着手机里孩子的照片,眼泪把屏幕都打湿了,最后实在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发了条消息:“求你把她放个安全地方,我不追究任何责任。”孩子爸爸连夜赶回来,红着眼眶贴出寻人启事,承诺拿出10万元感谢好心人。 搜救从当天下午就开始了。警方带着搜救犬和无人机赶来,消防队员背着破拆设备在沟壑里穿梭,蓝天救援队的热成像仪一遍遍扫过密林。 可事发地在辽蒙交界,沟壑最深的地方近二十米,野草比孩子还高,加上没监控覆盖,搜救一度陷入僵局。 更让人揪心的是,搜救犬追到村口马路就停了,气味突然中断,老救援队员说这情况多半是被车接走了,这话让家属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没人号召,附近村子的乡亲们全来了。 有人开着自家车从百公里外的赤峰赶过来,后备箱里装着面包和矿泉水,分给搜救的人;有人带着手电筒和镰刀,凌晨两三点还在沟里砍草;连邻村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拄着拐杖来指路,说哪片林子有山洞,哪条沟容易藏人。 到了16号晚上,雨下起来了,气温跌到零下2度,搜救的人却越来越多,累计赶来的有12000多人次,无人机的灯光在黑夜里连成一片。 17号早上九点半,无人机操作员突然喊出声。屏幕里,山坡下的深沟里有个红色身影蜷缩着,放大了看,小手正往脸上抹。救援人员一路滑下去,才发现孩子的裤脚全湿了,脸颊有块擦伤,小脚冻得邦硬,却还能清晰说话。 有人立刻脱下大衣裹住她,递过蛋糕和水,丁一抓着蛋糕狼吞虎咽,喝了半瓶水才小声问:“你认识我吗,不要扔下我。” 后来大家才知道,丁一醒来看不见大人,自己够着车窗摇柄爬了出来,想找爷爷奶奶却迷了路。 晚上下雨冷得发抖,她就钻进附近的山洞躲着,直到天放晴才出来找路,不小心摔进了沟里。那个困住她的地方,离当初的面包车不过1500米,可茂密的野草和复杂的地形,让搜救队搜了两天才发现。 孩子被送进医院,检查完说只是轻微擦伤和受凉,爷爷奶奶扑在病床边,摸着孙女的手哭个不停,嘴里反复说着“对不起”。胡女士赶到医院时,抱着孩子不肯撒手,眼泪落在孩子头发上,丁一还伸出小手拍她的背,说“妈妈不哭”。 之前悬赏的10万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可参与搜救的乡亲们没人提,有人摆摆手说:“在这儿,孩子就是全家的眼珠子,哪能图这个钱。” 这场搜救藏着最真实的人间冷暖。有监护疏忽带来的惊险,更有陌生人自发凝聚的善意。4岁的丁一用本能保护了自己,而万余人的接力搜救,让零下2度的寒夜有了温度。 它提醒所有家长,再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遗憾,也让人们看见,危急时刻里,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从不会缺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5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