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给自己早已安排好“后事”了! 赖清德频繁在公开场合一再强调“守护台湾”、“为台澎金马而战”,自我定位为抗中保台的精神领袖。 这种表态,表面上看是捍卫安全、提升士气,但很多民众心里都会问:这番话是不是说给百姓听的? 而在个人和家庭安危的选择上,赖清德和普通人到底有没有“同舟共济”?最近一个引发热议的点正好是他的家人国籍问题。 赖清德本人的公开说明,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美国籍,小儿子已经从美国学成回到台湾,大儿子虽然目前还在美国工作,但赖清德承诺,等积累完经验也会回到台湾“贡献所学”。 这些说法出现在综艺访谈、媒体专访等多个场合,乍一听似乎打消了外界对其家族“移民倾向”的质疑。 赖清德家族的“美国后路”是否已经提前为家族成员规避风险打开方便之门? 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赖清德一人身上,其实早就是蓝绿白政界、财经圈普遍存在的现象。 媒体还曾多次报道,有的知名政治人物家属青少年时期就已在美国取得公民身份,或通过“依亲”顺利移民,家人则常年生活在美国,只有本人回台“为国家服务”。 这种做法,引发社会对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利害关联是否割裂的焦虑,许多人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政要的家人都被“保护”在国外,真实战事来临时只有中下阶层的子弟被征召上前线,这样的“爱国动员”是否还能让人信服? 台湾2024年正式恢复一年制义务役,号称提升军力、全民备战,国防部门自豪宣布约85%的民众支持役期延长,但民调深入一层后发现,被征召的一线年轻人实际同意度较低,绝大多数不愿参与直接冲突,对军队训练存疑。 舆论场里的“大敌当前”、“命运共同体”说法,更多来自尚不会被征召服役、无需真上前线的社会群体或政治人物。 受影响的年轻男生,大多觉得延长役期像是一套表面作秀,怀疑终究“保卫的只是台独政客的安危”,极端情况下还会沦为“炮灰”。 这些负责喊口号、制定政策、号召“总动员”的人,他们的子女在美、加、欧已经安了家,自身的安全与台湾前线厮杀者没有等量关联。 媒体还披露,部分募兵士兵宁愿赔钱也要提前退役、青年泛起畏战心理等,说明这一现象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十分厚重。 赖清德表明家人会回台湾、儿子无美国籍,似乎尽到释疑义务,但在强烈社会心理对比下,这种表态显得远远不够。 “用口号要求他人为国牺牲、自己和家人却高枕无忧”的共同印象,成为台湾政坛老百姓难以释怀的心结。 “全岛一盘棋”的信任基础不断被侵蚀,如果政治菁英无法以同样标准承担风险、示范责任感,社会必然愈发质疑动员力的正当性和实效。 你觉得现在台湾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担忧吗?
赖清德给自己早已安排好“后事”了! 赖清德频繁在公开场合一再强调“守护台湾”
修竹崽史册
2025-10-18 14:54: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