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杨振宁与父亲、母亲、妻子和儿子的一张合影,时间是1957年,即杨振宁获得诺

李满谈过去 2025-10-18 19:50:57

下图是杨振宁与父亲、母亲、妻子和儿子的一张合影,时间是1957年,即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不久。这张合影的奇怪之处在于:拍合影时,父亲杨武之居然没有和杨振宁等一样看向镜头,而是扭头看向了别处,而且眼神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忧愁。 明明儿子刚刚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且刚刚在日内瓦重逢,这应该是高兴的时刻,杨武之为何会一脸忧愁?答案与儿子杨振宁动了加入美国国籍的想法有关。 杨武之是清华大学的数学系主任,他一辈子都扑在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上。他费心将儿子培养成才,目的就是让他报效国家。可儿子考取赴美公费留学生并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后,留在了美国,且还在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仍不回国,且还坦言要加入美国国籍。 杨武之当然不同意,他带病与久别12年的儿子再见,就是为了劝儿子不要加入美国国籍。他早在信里劝儿子说:“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他劝儿子要看清形势,中国会一天天强盛起来的,最好回到祖国大陆来为国效力。” 这次重逢,他苦口婆心劝儿子回国,可杨振宁却并不愿意。 这次见面3年后,杨武之再次赶到日内瓦与儿子见面,劝儿子回国。 第二次见面:1960年夏,杨武之再次赶到日内瓦与儿子见面,劝儿子回国。他再次苦口婆心劝儿子道:“如今是新中国了,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从前我们很多东西都造不出来,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从前常遭遇有水灾旱灾,今天兴修水利,水灾旱灾基本没有了。从前有很多文盲,今天所有小孩都能上学读书......” 话里话外都是在告诉儿子:你看,咱们国家越来越好了,你回来吧,你不要看不起咱们的国家,真的越来越好,以后还会更好的。 可杨振宁却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他仍旧没有动回国的心思。 1962年,杨武之、罗孟华夫妇再次赶赴日内瓦与儿子见面。不用说,还是来劝儿子回国,阻止儿子加入美国国籍。杨武之对儿子说:“你不要加入美国国籍,你要把眼光放长远,看清楚历史演变的潮流。” 杨振宁依旧没有把父亲的话听进去,仅仅两年后,他就直接加入了美国国籍。父亲杨武之得知消息后极其震惊,他想不到自己拖着病体千里迢迢去劝阻,居然也没能阻止儿子背离故国。他给儿子取名振宁,就是想让他振兴中华,可他转身却去别国效力了…… 杨武之将儿子的行为视为背叛,他对儿子失望透顶,甚至一度决心彻底与儿子断绝往来。 杨振宁很快知道了父亲的态度,他心里觉得委屈。因为当时的情况下,他如果一直是中国国籍,生活上会存在很多不便。当时美国很多房子都不愿意卖给非美国国籍持有者,在科研上,非美国国籍也接触不到更高层级的研究环境,连美国国立实验室都进不去。 杨振宁还认为自己加入美国国籍,也可以报效国家,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将能让他在将来充当两国之间的桥梁。这点,他实际做到了,他后来利用自己的华人身份,为中美恢复邦交出了力。 杨武之无法理解儿子,他不认为儿子考虑的这些现实因素,能成为他背叛故国的理由。在他的心里,有些原则远远高于个人事业发展。 1973年,杨武之病重,临终前,他仍不肯原谅儿子加入美国国籍,带着恨辞别了人世。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此时,杨武之已经过世42年了……

0 阅读:996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