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所说:童话教会孩子们如何驾驭现实,以及弄清如何

尔岚看过去 2025-10-19 12:47:22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所说:童话教会孩子们如何驾驭现实,以及弄清如何在成人统治的世界生存。童话中的世界,无论怎样光怪陆离,都是现实世界的倒影。儿童们对童话世界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现实世界;童话中的逻辑,尽管裹上了幻想的外衣,本质上却是现实的成人世界的逻辑——童话人物可能像孩子一样说话,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驱动其行动的隐含逻辑,都来自成人世界。仿佛“过家家”的游戏,参与者模仿成年人的生活,尽管声口还是奶声奶气的,却在思维方式上尽可能模仿自己最熟悉的成年人,成人世界意图对儿童进行的道德、伦理、观念、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引导,甚至规训,便在活泼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百回本《西游记》里一个又一个故事,不是也和“过家家”一样吗?悟空与妖魔的较量,没有真正的危险,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游戏性的“腾挪”,但隐藏在背后的逻辑,无论冲突发生的原因,还是经过,抑或结果,都来自成人世界。其中有许多世故的成分,甚至庸俗的成分,比如性欲与食欲的诱惑,及其带来的危险,再如基于利益最大化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以至充斥于“西游宇宙”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人们在孩提时期不需要关心,却终将直面的成人世界现实——残酷的现实,在《西游记》中已经进行了反复预演。大量当代庸俗化解读,之所以大行其道,并不是因为道破了《西游记》的主题,而是因为迎合了大众的经验。基于愈来愈丰富的经验——无论混得如鱼得水,还是跌得头破血流,我们逐渐发现了成人世界的真相,知道了更多在成人世界生存的逻辑和方法。我们回看儿时阅读的《西游记》,会发现这些逻辑与方法,居然暗含于书中。原来取经小队已经将我们的人生预演了一遍!当然,这绝对不是原作写定者的写作意图,而是当代受众的“发现”,因为“西游”故事本来就有童话色彩。(赵毓龙《花窗三十说“西游”》)

0 阅读:0
尔岚看过去

尔岚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