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荷兰这次终于“栽跟头”了,发现美国也保护不了它! 这回,荷兰真是有点尴尬。原本以为能轻轻松松靠着美国的肩膀,稳稳拿捏住中国的高科技合作项目,结果没想到,算盘打得再响,也有失灵的时候。本来以为是块香喷喷的“肥肉”,没想到转眼就成了烫手山芋。而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正是中国那看似寻常、实则分量十足的一道出口管制政策。 几个月前,全球半导体竞争愈演愈烈,美国不停向盟友们施压,荷兰自然也没能“独善其身”。在美国的暗示和要求下,荷兰调整了自己的出口政策,尤其对中国的高端芯片设备出口设了不少“门槛”。 作为全球顶尖光刻机制造商的阿斯麦公司(ASML),一夜之间站到了风口浪尖。荷兰政府心里盘算着,这波“卡脖子”操作能同时讨好美国、又能捍卫自己的技术优势,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计划刚刚展开,中国却以一种出乎他们意料的方式“回敬”了一手。中国商务部和海关部门联合宣布,对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听起来只是一个流程变化,实则威力极大。 镓和锗虽然名字有些陌生,但它们却是高端芯片、光通信、太阳能板等高科技产业的“命门”材料。而这些金属,全球最主要的供应国正是中国。 简单来说,中国没有直接“拼刺刀”,而是拧紧了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阀门。出口不禁止,但每一单都得审批,看似温和,其实杀伤力十足。 对于荷兰这样的高科技制造国,这几乎等于什么时候供、供多少,全都得看中国的脸色。这一回,曾经高高在上的“技术掌控者”,忽然发现自己也成了被动的一环。 换句话说,他们原来想通过设备卡住中国的喉咙,却没注意到原材料的管控权在别人手里。卡别人容易,被别人卡住可就难受了。 如今,他们的芯片生产线得时不时盯着原料审批新闻,企业高层会议上,谁也不敢拍胸脯说“供应没问题”。 这场看似简单的政策博弈,很快在全球科技圈掀起波澜。国际市场上,镓锗的价格开始波动,日本、韩国、甚至欧美的企业都纷纷算账、囤货、改供应链。 一时之间,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那个被忽视的问题,高端制造不只靠技术,更要靠资源。 荷兰这次终于意识到,美国虽然能帮着喊几句口号,却没法真替它兜底。尤其在全球供应链日趋复杂的今天,一个政策的蝴蝶效应就能让整个产业链抖上几抖。 荷兰当初跟着美国“上车”,以为能一起喝汤,结果发现自己才是那锅里的“食材”。 这场较量的背后,其实是全球技术格局正在被重新定义。过去,欧洲在高端设备上占有话语权,可现在,中国靠着完整的制造体系和资源储备,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来应对所谓的封锁。 如今的现实很清楚:谁掌握核心资源,谁就能握住主动权。荷兰或许现在还在盘算如何“补救”,但这次经历,恐怕已经让他们明白,靠别人划的“保护圈”,迟早有一天会变成自己的“困圈”。
荷兰也扛不住了!10月16日,在“明抢”中企被反制的第4天,荷兰政府紧急召开会
【276评论】【169点赞】
出淤泥而不染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