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铀矿大发现:从“贫铀”到“富铀”,技术突破改变能源格局 最近,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特大型铀矿和塔里木盆地1820米深处发现了大量高品位铀矿体,预估总潜力超过280万吨。这一发现不仅彻底改变了“贫铀国”的标签,还大幅提升了铀资源的自给率。通过采用“天空地深”一体化技术和第三代CO₂+O₂地浸采铀技术,勘探效率显著提高,成本也降至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使砂岩型铀矿成为主要开发对象。 这一突破不仅为实现2035年1.5亿千瓦核电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还构建了“国内开采+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的综合体系,增强了能源安全,并有望影响全球铀价定价权。此外,我国还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勘探技术及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在全球核能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不过,文中提到的“储量翻倍”和“自给率降低10%”等关键数据缺乏具体年份对比,容易引发对统计口径的质疑。同时,深部开采和地浸技术的环保风险也需要深入讨论,不能轻易忽视。国际竞争方面,欧美可能采取的技术壁垒或反制措施也需要考虑。 大家觉得,如何在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中国铀矿大发现:从“贫铀”到“富铀”,技术突破改变能源格局 最近,我国在鄂尔多斯
看者爆富
2025-10-20 15:44: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