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了! 10月20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18日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并不意味着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其他武器,俄罗斯必须做好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美国总统特朗普17日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闭门会谈。 梅德韦杰夫这话算是点透了美俄乌三方博弈的本质——“战斧”给不给根本不是关键,美国靠军援搅动局势的心思才最该警惕。很多人盯着泽连斯基没拿到“战斧”就觉得冲突要降温,却没看懂特朗普这手“欲擒故纵”背后的算计,更没琢磨透梅德韦杰夫为啥非要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先说说“战斧”这东西有多诱人。这可不是普通导弹,射程能超2000公里,乌克兰要是拿到手,俄中部的军事基地、后勤中心甚至莫斯科周边都在打击范围内,比现在用的无人机打得远多了。泽连斯基为了要它,不仅带着团队跟特朗普闭门谈,还放话说能用数千架无人机换,显然把这当成了逼俄罗斯谈判的筹码。 但特朗普的犹豫根本不是心疼武器。美国副总统万斯都明说了,首要考虑是保美国自己的安全,得留着关键武器自用。更现实的是,“战斧”库存早就告急,美国一年才产50到70枚,真给乌克兰撑死了也就几十枚,根本不够打持久战。而且乌克兰没适配的发射舰艇,得改装成地面发射版,光准备就得等好几个月,短期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 最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那套“模糊战术”。他一会儿夸“战斧”致命,说会面就是为了谈这个,一会儿又说导弹太危险怕冲突升级,到最后也没给准话。这哪是在做军援决定,分明是在拿捏节奏——给个盼头吊着乌克兰,又在俄罗斯面前卖个“克制”的人情,自己稳稳握着主动权。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恰恰戳中了这一点:没给“战斧”不代表断了军援。乌克兰现在用的“海马斯”火箭炮、陆军战术导弹,哪样不是美国给的?更别说美国正借着援乌推进40年来最野心勃勃的国防工业升级,500亿美元砸进去,在三十多个州造导弹、造战车,说白了就是靠战争给军工复合体“输血”。这种“切香肠”式的援助,比一次性给“战斧”更危险,今天给射程100公里的,明天就能给300公里的,早晚要碰俄罗斯的红线。 俄罗斯的担心不是没道理。拉夫罗夫早就说了,给“战斧”会严重损害俄美关系,相当于把冲突直接升级。但真说起来,“战斧”也不是什么“神器”,俄罗斯之前应对“风暴之影”导弹时就调整了防御网,现在早有应对准备。梅德韦杰夫强调“做好准备”,更多是说给国内听的定心丸,也是给美国划下底线:别玩文字游戏,不管给什么武器,俄罗斯都接得住。 说到底,这场围绕“战斧”的拉扯,就是一场三方心理战。美国靠模糊态度左右局势,乌克兰抱着虚幻希望要武器,俄罗斯则用强硬表态稳住阵脚。梅德韦杰夫的话撕开了表象:军援的本质从来不是“帮乌克兰”,而是美国的利益算计,只要这算计不停,冲突就停不下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