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个头条说写了四年微头条,每天都坚持写至少一条,从来没有断过,问到收入,她说不是很多。 有人风里雨里捡破烂,脏累一天也没几个钱,评论区却说“写头条更值,至少光鲜不累”。这话听着没毛病,却戳中了一个被忽略的真相——赚钱的差距,从来不是“体力 vs 脑力”,而是“认知里的长期价值”。 写文章费脑细胞,捡垃圾费体力,初期都赚得少,但前者在攒“可复用的能力”:文字功底、选题嗅觉、用户感知,这些藏在每篇稿子背后的东西,迟早会变成复利;而后者更多是“重复劳动”,拼的是时间和体力,很难有突破。 更关键的是,赚钱从来不是唯一的标尺,就像我现在写头条,收入可能还不如捡垃圾,但每次把心里的事儿敲成文字,那些纠结和迷茫跟着消散,这种情绪价值,比零钱袋里的硬币更珍贵。 我们总说“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其实更该说“赚不到认知里没算过的‘隐形收益’”。你觉得写文章和捡垃圾,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差距?来评论区聊聊~
这是什么意思呢?
【1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