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

万事浮华 2025-10-22 09:50:26

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工厂,价格低到让我们怀疑人生!”   日媒的紧急呼吁,彻底撕开了中美芯片大战的伪装战局。   美国跟中国打芯片大战,一门心思卡我们高端芯片的脖子,又是限制光刻机出口,又是不准高端芯片技术转让,本以为能把我们的半导体产业摁死。 可谁也没料到,这反而把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给“逼”成了全球香饽饽,连日本媒体都急得跳脚,说全球七成的成熟制程订单全往中国工厂跑,价格低得他们都看不懂。 这哪是什么“惊天秘密”,分明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踩准了节奏,硬生生在围堵里闯出了一条生路。 先得说清楚,啥是成熟制程芯片?不是手机里那种最先进的高端芯片,而是28纳米及以上制程的芯片,汽车的控制模块、家电的电路板、物联网的传感器里全靠它,说白了就是咱们日常生活里用得最多、最刚需的芯片。 美国卡的是7纳米以下的高端技术,可成熟制程不一样,它技术门槛相对低,不用最顶尖的EUV光刻机,咱们现有的设备就能搞量产,这正好给了中国工厂发力的机会。 为啥全球订单都愿意往中国来?最核心的还是咱们有实打实的成本优势,这可不是瞎打价格战,是真金白银的产业链优势堆出来的。 就拿人力说,咱们的技术工人工资比中国台湾低三成,设备折旧还有政策优惠能省25%,更关键的是原材料基本能自己解决,从硅片到光刻胶,本土供应商一抓一大把,这又能再省20%的成本。 中芯国际把28纳米芯片的价格从2500美元一片降到1500美元,一下降了40%,看着狠,可人家有成本底气在,不是亏本赚吆喝。 再看产能,这两年中国的晶圆厂跟下饺子似的建,中芯国际、华虹这些龙头企业的生产线根本停不下来。 华虹的产能利用率都突破105%了,8英寸产线更是超负荷运转到113%,晶合集成从去年3月起就没停过工,订单排得比产能还多,只能急着扩产。 2025年咱们的晶圆制造产能都到135万片/月了,占全球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么大的产能摆在这,客户自然愿意来,毕竟能保证交货及时,不用等工期。 反观日本,他们现在是真着急,因为他们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早就跟不上趟了。 更要命的是日本产业链断了档,设计环节没像样的新企业,封装测试也跟不上,就剩点半导体材料还能撑场面,根本没法跟中国从设计到制造、封装的完整产业链比。 他们看中国价格低,其实是看不懂咱们全产业链协同的威力,毕竟他们连原材料都得靠进口,成本怎么可能降下来? 还有个关键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太旺了。现在新能源车卖得火,一辆车要用到上百颗成熟制程芯片;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传感器芯片需求跟着爆增;就连AI服务器,配套的电源管理芯片、图像传感器也得靠成熟制程兜底。 全球对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一年涨20%以上,可其他国家要么产能不够,要么成本太高,中国正好接住了这个缺口。像华虹的功率器件,专门给新能源车用,订单涨得飞快,中芯国际的汽车MCU芯片也成了车企的香饽饽,这都是实打实的市场需求托起来的。 有人可能会说,降价会不会亏?其实根本不会,因为咱们的产能利用率太高了。 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能到90%以上,华虹更是超负荷运转,机器天天开着,折旧成本摊得薄,毛利率反而能稳住。 而且随着之前买的设备逐步完成折旧,未来成本还能再降,利润空间只会更大。这跟那些产能闲置的海外工厂不一样,他们机器开不满,成本降不下来,自然没法跟我们竞争。 日本媒体喊“看不懂”,本质上是他们接受不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速度,他们还活在过去的荣光里,觉得半导体产业该是他们的地盘,可现实是中国已经靠成熟制程站稳了脚跟。 日本政府也想救,给本土企业砸了上万亿日元补贴,还想跳过中间制程直接搞2纳米,可技术鸿沟哪那么好填? 从40纳米直接奔2纳米,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就想开赛车,根本不现实。更别说他们连人才都缺,建个工厂都招不到熟练工人,怎么跟中国比? 日本媒体的惊呼,其实是给我们提了个醒: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那些说我们只会“低价竞争”的论调,都是没看到我们产业链的深度和产能的韧性。 全球订单往中国流,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毕竟又便宜、又靠谱、交货还快的供应商,谁不爱? 往后看,随着咱们的产能继续扩张,原材料国产化率再提高,成熟制程的优势只会更明显。日本想追?难!他们连基本的产业链都补不上,更别说跟中国拼成本、拼产能了。 美国想堵?也没用!高端市场他们占着,但刚需的成熟制程市场,已经是中国的主场了,这芯片大战打下来,咱们没输,反而打出了一条差异化的生路,这才是最让人提气的地方。 信息来源: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2025-10-1923:30·台海网官方账号

0 阅读: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