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2018到2020那两年,闻泰花340亿把安世半导体整个买下来,当时好多人都觉得这是“蛇吞象”,担心拿不下这个有60年技术积淀的欧洲巨头。 要知道安世的车规级芯片厉害得很,全球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货,说是欧洲半导体的“门面”一点不夸张。 但闻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宝押在荷兰,这可不是瞎猜,是真真切切的远见——毕竟这些年国际上搞技术封锁的事儿还少吗?把核心产能放在别人地盘上,就跟把家门钥匙交给出租婆一样,太不踏实了。 收购刚完成,闻泰连庆功宴都没办,直接派了20个核心技术专家奔荷兰奈梅亨工厂去了。 表面上说是“学习交流”,实际上就是拆解产线、记技术参数,把人家的真本事摸透。同时在国内砸重金建工厂,东莞基地2022年投产,一年能产300亿颗芯片,是荷兰工厂的3倍;淮安基地专门搞第三代半导体,对接国内新能源车的需求。 等到2024年,安世全球72%的产能都落在中国了,给比亚迪、蔚来供货的时间从12周缩到4周,效率翻了三倍,这步棋走得太妙了,等荷兰反应过来,真正能赚钱、能出货的核心早就搬回国内了。 谁也没想到荷兰后来会来这一手,2025年9月底突然下了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还把闻泰创始人的职务给停了,股份交给第三方托管。 背后其实是美国在捣鬼,搞所谓的“穿透规则”,把闻泰列进实体清单,逼着荷兰动手,紧接着更过分,10月中旬直接切断了中国区的所有系统,OA、财务、生产管理系统全停了,还传要停发工资,想逼中国员工闹事,让生产瘫痪。 可他们千算万算,漏算了闻泰早就铺好了后路,中兴事件之后,国内企业都懂了供应链得有“PlanB”,闻泰从2021年就开始悄悄换供应链。 封测环节扔了欧洲伙伴,找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合作,国产化率从30%提到82%;原材料也全换了国产的,宁波韵升的磁芯顶了德国货,江苏汉拓的封装料替代了进口的,关键辅料国产化率高达91%,还提前囤了3个月的库存。 系统被切了更不怕,国内技术团队11小时就搭起替代系统,24小时就恢复了生产,工资也通过备用通道发了,员工一个都没受影响。 上海临港的工厂当天就把2000片晶圆转去东莞,一点没耽误出货,这就是提前绑定国内供应商的好处,根本不怕断供。 更解气的是,中国基地不光能生产,研发还反超了,闻泰花两年吃透了安世的技术,突破了8英寸SiC衬底技术,良率85%,比荷兰工厂还高7个百分点,直接推出了国产SiC模块。 这玩意儿可是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现在国内新能源车卖得这么火,有了自主可控的模块,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更狠的是,荷兰研发团队40%的经费都靠中国基地的利润供血,闻泰一断资金,那边的研发立马卡壳。你想想,荷兰本来想靠技术拿捏人,结果自己的研发得靠中国养着,这脸打得有多响。 最后遭殃的还是欧盟车企,他们近六成的芯片订单都靠安世的中国产能,荷兰一闹,芯片供不上,汽车生产线就得停,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 欧洲车企急得团团转,私下里不知道给荷兰政府递了多少话,这才逼着荷兰从“强硬管控”改成主动找闻泰协商。 说白了,荷兰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想跟着美国打压中国企业,结果先把自己的汽车产业坑了。 我真心觉得,闻泰这事儿给所有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国际合作得有底线,核心技术、产能、供应链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荷兰和美国想靠耍手段卡脖子,根本没算到中国企业早就把后路铺好了。这不是运气好,是实打实的战略眼光和产业实力。 现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越来越成熟,从晶圆到封测,从材料到设备,都有能顶上去的企业,这才是闻泰能硬气起来的根本。 以前总有人说中国企业只会“拿来主义”,但闻泰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不仅能买下技术,还能消化吸收、升级超越,最后反过来掌握主动权。 这事儿也让全世界看清,靠霸权打压别人没用,踏踏实实搞产业、建生态才是硬道理。荷兰这波操作不光丢了面子,更伤了自己的商业信誉,以后谁还敢放心把钱投到他们那儿? 反观中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全球供应链里最靠谱的一环,这比说一万句口号都管用。 信息来源:中国网——企业自身受到影响,全球汽车面临“断供”,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荷兰这波操作,纯属白忙活一场!安世中国直接官宣“单飞”,不听荷兰总部的了,这反击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