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转载了中国网友对美国贸易战的评价。 美国这波操作确实够拧巴,想跟中国脱钩,还非得按着自己的步调来,慢悠悠地拆联系,就等着自家产业顺顺当当接上茬。这算盘打得精,可惜现实根本不按剧本走。 嘴上喊着脱钩口号最凶的财长,转头就跟盟友递纸条问金融制裁扛不扛得住,结果欧洲银行干脆利落回了句不配合,日本央行连夜开会定调:美债能少买,中国生意不能丢。 他自己兜里揣着的备忘录还没捂热,第二天照样站上台喊 “要团结”,可谁都看得出来,这团结早散架了。 美国内部压根没对齐过节奏。能源部盼着卖更多液化天然气到中国,农业部盯着玉米大豆的出口数据,国防部一门心思想卡芯片的脖子,商务部则忙着给中国企业加清单。四个部门四本账,最后全堆到财政部,搞得那边每天都在拆东墙补西墙。 财长那部磨掉漆的翻盖机里,每天跳出来的消息没一条顺心,上午是得州 LNG 船被中方退货,下午是英特尔新厂缺中国设备,晚上还得应付硅谷银行倒闭的后遗症。 他们原计划分步骤来,先把袜子、玩具这类低端制造业迁走,再慢慢掐断芯片、新能源设备这些高端领域的联系,以为这样就能给自家产业留足转换时间。 可供应链哪是说拆就拆的,中国早把上下游配套盘得明明白白,迁出去的厂子要么成本涨得离谱,要么交货期拖上大半年。 密歇根州有家做齿轮的百年厂子刚宣布搬迁,老板直白说对华加税让成本涨了 14%,订单全被德国抢了,工人晚饭都成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脱钩喊得越响,实际贸易量反倒没跌。海关数据摆着,今年一季度美国对华出口还微涨了 2.4%,芯片禁令让高通少卖了几颗处理器,可波音飞机、特斯拉零件甚至加州红酒,都在悄悄装船往中国运。 洛杉矶码头的夜班工人最清楚,喇叭里天天播着加班通知,卸的全是中国货柜,嘴上的口号和手里的活根本对不上。 美国农民先扛不住了。艾奥瓦州的大豆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去年对华出口暴跌 37%,就因为阿根廷大豆卖得比美国便宜一块二,中国买家转头就换了供货商。 威斯康星州的奶农更直接,三周内把抗议口号从 “反对加税” 改成了 “要求开放”,眼睁睁看着中国买家转向巴西奶粉,自家牛奶只能倒掉,高清视频发在网上,配文就三个字:赔惨了。 华尔街早就看穿了这套路。禁令一出,交易员先把相关股票做空,转头就加仓中国新能源板块,三个月收益跑赢标普五百。 有人算过细账,要是把 iPhone 里的中国零部件全换掉,成本至少涨一百六十美元,苹果股价当天就得跌掉一个耐克的市值,这种赔本买卖没人愿意做。 美元霸权的老套路也失灵了。香港、伦敦、新加坡的人民币结算量悄悄创下新高,中东油款直接跳过美元用人民币清算,美元潮汐割韭菜的剧本,第一次遇到观众提前离场。 财长看完人民币占比上升、美债流标增加的简报,抽了两根烟才敢去白宫,烟灰弹在烟灰缸里,跟他此刻的心情一样乱。 中国也没等着被按节奏切割。稀土加工的上下游链条越做越扎实,高端制造的自主配套能力慢慢起来,美国想卡脖子的地方,反倒成了自己的短板。 这边刚把几家中国芯片厂拉进清单,那边就发现自家新厂缺的设备只有中国能造,节奏瞬间被打乱。 说到底,美国就是想既要又要,既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又怕自己先受伤,所以才琢磨着慢慢脱钩。 可贸易这事儿从来不是单方面说了算,你想控节奏,供应链不答应,企业不答应,连自家农民都不答应。 最后只能搞出这种左右互搏的戏码,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动作全是拆东墙补西墙,活脱脱把一手好牌打拧巴了。 现在再看网友那评价,确实说到了点子上。这种逼着别人配合自己节奏的想法,本身就不切实际,到最后只能是自己被节奏反噬,落得个口号比行动响,损失比收益大的结局。 参考资料:大公评论
美国的想法是让中国脱钩慢一点,让美国的产业有重建的时间!但美国能卡中国的就立刻停
【1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