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长,能不能私自调动一个团的部队?就这么说,没有军委命令,哪怕你是战区司令,班长都敢直接否了你。 在中国军队,调兵不是“司令说了算”,而是“条令说了算”,哪怕你是军长,没中央军委命令,想调一个团?门都没有!平时训练时,军长能调动的兵力通常仅限3-5人,比如指挥个卫生清扫、物资搬运。 战时倒是有“紧急权限”,若通信中断,团党委可直接发令,但事后必须补手续,但这种“特权”只在生死关头用,平时想“先斩后奏”?等着背处分吧! 更绝的是,调兵不是“司令点将”,而是“系统作业”,军长要调兵,得先过政委、参谋部、装备部三道关。 想领武器弹药?装备部会问:“调令呢?理由呢?”没军委红头文件,连一颗子弹都领不走。 调兵的规矩,早有历史渊源,1947年华东野战军选司令,陈毅虽不如粟裕会打仗,却因“能镇住场子”被毛泽东点将,为啥?因为打仗不光看战术,更看“政治粘合剂”。 现代军队更讲究“系统作战”,这种“多方案决策”,靠的就是“集体智慧+上级把关”,军长想“独断专行”?连战场的“如果”都算不到! 看多了“军长调兵”的段子,有人觉得“太死板”:打仗要灵活,条令太束缚,但换个角度想:规则恰恰是军队的“铠甲”。 美国地方州法院能对中国下“1750亿罚金”,靠的是“规则双标”;中国军队能守住底线,靠的是“规则铁律”,没有军委命令,军长调不动兵,这哪是“无能”?分明是“有序”! 规则的意义,在于让“个人英雄”变“集体智慧”,陈毅挂帅时,若没有中央军委的统筹,华东野战军能打出“淮海战役的巅峰配合”?现代战争更复杂,无人机、卫星、大数据……哪个环节能靠“司令拍脑袋”?规则不是枷锁,而是让每个“螺丝钉”都在正确的位置上运转。 当然,规则也得“与时俱进”,战时通信中断,团党委能直接发令;平时演练,指挥部敢给“灵活空间”,但“时”与“度”的把握,靠的是对规则的敬畏,而不是“突破规则的勇气”。 毕竟军队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不是“个人表演”,规则越严,国家越安;条令越细,胜利越稳。 所以下次再看到“军长调兵”的段子,别急着笑“死板”,这背后,是中国军队用70多年血泪换来的经验:规则,才是最可靠的“指挥官”。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7评论】【45点赞】
西早月亮
大家不要参与它的评论,不能泄密
用户18xxx44
当过兵没?又不是打仗,训练执勤演习出公差啥的不是随便调动,
天空-梦中人
自己的警卫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