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死,就不要发动战争!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 太平洋的风还没吹散地缘博弈的阴霾,美国空军机动后勤司令部司令米尼汉的一份备忘录,就把“美中开战”的臆想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位四星上将在内部文件里言之凿凿,声称2025年可能与中国发生战斗,还要求下属“瞄准头部”练习射击,这番充满火药味的言论,让美国媒体率先慌了神。 可这份看似煞有介事的“开战预言”,仔细推敲便满是现实荒诞。 米尼汉在备忘录里反复强调“中国可能利用2024年台湾选举和美国大选‘分心’的窗口期采取行动”,这种逻辑活脱脱是冷战时期“多米诺骨牌理论”的翻版——强行把地区选举和军事冲突捆绑,本质上是用意识形态偏见掩盖战略误判。 更讽刺的是,五角大楼自己的兵棋推演早就狠狠打了这位上将的脸。 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24组模拟数据,若美军强行介入台海冲突,一周内伤亡就会超过2.1万人,而且根本无法改变战场走向。 就连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哈里斯都坦言:“在中国家门口开战,将是美国最愚蠢的选择。” 而米尼汉这番言论之所以引发舆论哗然,更关键的是它完全脱离了中美军力对比的客观现实。 2025年全球火力指数显示,中美常规军力差距已缩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海军方面,中国海军舰艇总数突破395艘,055型驱逐舰配备的鹰击-21反舰导弹,能对美军航母构成致命威胁;反观美国海军,主力舰艇仅296艘,还得有40%面临超期服役的问题。 空军领域,中国歼-20隐身战机部署数量超过300架,换上国产涡扇-15发动机后,作战半径直接覆盖西太平洋关键区域;美国F-35在亚太部署约200架,可单机维护成本却是歼-20的两倍。 更别提核威慑层面,中国东风-41导弹射程达1.4万公里,能携带10枚分导式弹头;美国民兵III导弹虽说部署更早,精度和突防能力却已落后一代。 最让美军胆寒的是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能在10分钟内突破美国反导系统,把第一岛链直接化为“火力禁区”。 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所言:“中国已构建起一套专门克制美军投送能力的作战体系。” 在米尼汉挑起的“战争焦虑”中,美国媒体反而率先展现出难得的理性觉醒。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直言警告,若中美真要重蹈“修昔底德陷阱”,那百年前英德争霸的悲剧恐怕会再次上演。 《华盛顿邮报》更是戳破了背后的利益纠葛:“军方的战争叫嚣,本质上是军工复合体为争夺36亿美元太平洋基地升级预算而炮制的‘恐吓营销’。” 这种反思也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反战组织“粉红代码”的民调显示,68%的美国民众都反对为台海冲突提供军事援助,觉得“这会让美国卷入一场和自身利益无关的战争”。 就连米尼汉的下属都在私下抱怨:“让运输机飞行员练习射击,这简直是在拍战争电影!” 这种对战争风险的警惕,不仅在美国国内蔓延,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2025年1月以来,东盟国家一个个表态支持“一中原则”,欧盟也明确说“不会因台海问题卷入军事冲突”。 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在私下评估里都承认:“若美军介入台海,日本本土基地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而中国的立场自始至终清晰又坚定: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外交部多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干预都是“废纸一张”。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常态化军事演训、高超音速武器试射等行动,清清楚楚向外界展示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 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说:“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分裂行径。” 站在2025年的地缘博弈关口,回望历史便知,米尼汉式的战争叫嚣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就因为大国误判引发了世界大战;2003年伊拉克战争,让美国陷在泥潭里整整20年。 如今,用冷战思维对抗多极化趋势,用零和博弈取代合作共赢,本身就是逆时代潮流而动。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开始清醒——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就像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报告里说的:“避免冲突的最佳方式,是建立基于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 大家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有什么看法?都来评论区聊聊吧!
如果不想死,就不要发动战争!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 太平洋的风还没吹散地缘
洛风阐社会
2025-10-22 14:56: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