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满口「包的包的」、「666」等网络梗,这将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学生们不「好好说话」,我们能做些什么? 当学生满口网络梗“包的包的”,这位老师及时引导。网友:她守护的不仅是孩子的思辨能力,更是汉语的纯粹与美感。 ------------------------------------ 其实没啥影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玩梗方法,谁要是不说这些词语,反而是与社会脱节了。 没几个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用这种语言,他们长大了文化水平高了,口头语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我们以前的「四大天王」是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学生们不知道四大天王是谁,他们自己给班上几个同学外号四大天王。 分别是经常被老师叫去改正作业的,逃避体育课跑步的,被老师叫去办公室的,早上经常迟到的。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圈子,在圈子里说流行语一点也不奇怪,不说这些话,反而会显得怪怪的。 我们转过头来看,孩子说这些我们觉得是不好好说话,也是家长get不到他们的一种代沟。 作为成年人,也有一大堆网络梗,也有一些不好好说话的现象。 像上班族所讲的神马“斜方肌”、“职场倦怠”、“007 996”、“一身班味”、“主理人”、“pua”、“牛马 社畜”、“爹味很重”、“躺平”、“社牛”、“社恐”、“凡尔赛”…… 这之类的,未必就是好好说话,但说的人也不少。 有文化的人在该用文化用语的时候,自然就会切换一种状态,不会因为平时说网络梗而丧失了文化底蕴。 恰恰是那些可以在网络用语和文明用语灵活切换的人,说出来的话才更为有趣,也更吸引人。 让孩子平时轻松点,这样在学习上才能做到松弛有度。 逼得那么紧,并不一定有啥用,大清的皇帝们从早到晚学得也非常严格,那么勤奋大清还是那么耻辱地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