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月17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公开宣布:要把所有在巴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3 13:57:53

就在10月17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公开宣布:要把所有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阿富汗难民全部赶走!一个不留!   这不是以前那种慢慢清,分批遣返,这次是全体打包送走,彻底翻脸。巴基斯坦怎么突然就下了这么大决心?难民们未来会如何?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故事?   一切要从一场震惊南亚的恐怖袭击说起。2024年3月,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辆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5名中国工程师和1名巴基斯坦司机遇难。   调查发现,袭击者是阿富汗公民穆塔基,他在阿富汗库纳尔省受训后,经巴阿边境非法潜入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塔利班”(TTP)接应下实施暴行。   这只是冰山一角——2025年8月,巴基斯坦境内发生143起武装袭击,单月死亡人数创近11年新高,其中绝大多数与TTP有关。巴方指控这些袭击者藏身阿富汗难民群体,甚至怀疑阿富汗塔利班暗中支持。   安全威胁的升级直接刺痛了巴基斯坦的神经。自2021年塔利班掌权以来,TTP在阿富汗的活动明显增多。他们利用“杜兰线”的历史争议(这条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边境线将阿富汗普什图族一分为二),在巴阿边境山区建立据点,频繁越境发动袭击。   2025年10月爆发的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军方对阿富汗境内的TTP据点发动空袭,打死至少70名武装人员,而阿富汗军队随后发起报复性炮击,两国边境一度陷入“炮战”循环。   这种安全困境让巴基斯坦意识到,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切断恐怖分子的渗透渠道。   巴基斯坦经济本就脆弱,2025年外债高达77.46万亿卢比,通胀率虽降至10%,但失业率仍达11%,1873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而境内440万阿富汗难民(其中173万无合法身份)加剧了资源紧张:他们占据了30%的低端就业岗位,导致巴基斯坦本地工人工资被压低;难民营周边的公立学校学生中,阿富汗儿童占比超过40%,挤占了本地教育资源。   更棘手的是,难民涌入推高了粮食和燃料价格——2025年9月,巴基斯坦小麦价格同比上涨35%,而喀布尔通过巴基斯坦出口的煤炭因边境关闭积压,进一步加剧了巴方能源短缺。   过去,巴基斯坦作为阿富汗难民的主要接收国,每年能获得约1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但2025年,美国以“反恐不力”为由暂停了对巴安全援助,欧盟也削减了人道主义拨款,导致巴基斯坦不得不独自承担难民安置成本。   与此同时,美国宣布无限期暂停阿富汗难民接纳计划,原本计划通过巴基斯坦中转赴美、约2.5万名难民的“第三国安置”通道被切断,这些人被迫滞留巴境内,进一步加重了社会负担。   更讽刺的是,当巴基斯坦向联合国求援时,得到的回应却是“遣返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的警告,这让巴方感到被国际社会“抛弃”。   根据阿富汗难民和遣返事务部的数据,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100万难民被遣返,他们中的大多数回到了阿富汗东部的楠格哈尔省、帕克提卡省等边境地区,这里正是TTP活动最猖獗的区域。   在托尔哈姆加特边境口岸,归国难民排队领取中国援助的帐篷和毛毯,而阿富汗临时政府设立的临时营地早已人满为患,许多家庭不得不在露天环境中生活。   更严峻的是,阿富汗经济已濒临崩溃:货币阿富汗尼对美元汇率跌至历史新低,全国超过一半人口面临粮食短缺,而难民回涌使喀布尔的失业率突破40%。   这场危机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为报复巴基斯坦的驱逐政策,阿富汗塔利班关闭了部分边境口岸,导致巴基斯坦通过阿富汗向中亚出口的商品受阻,每月损失约2亿美元。   两国关系陷入冰点,原本计划在2025年启动的“阿巴经济走廊”项目无限期搁置。   而在国际舞台上,巴基斯坦因“强制遣返”面临舆论压力,中国虽追加了抗洪救灾援助,但西方国家的谴责声不断,这让巴方在外交上陷入孤立。   这出悲剧的根源,在于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地缘博弈。从苏联入侵阿富汗到“9·11”事件,巴基斯坦始终是大国角力的前线。   当美国需要塔利班倒台时,巴基斯坦是盟友;当美国撤军后,巴基斯坦又成了“反恐不力”的指责对象。这种角色转换让巴基斯坦疲惫不堪,最终选择用最激烈的方式“止损”。   而夹在中间的阿富汗难民,成了这场博弈中最无辜的牺牲品——他们逃离战火,却在邻国遭遇驱逐;他们渴望重建生活,却发现祖国早已面目全非。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世纪80年代,为躲避苏联入侵,数百万阿富汗难民涌入巴基斯坦,巴方曾慷慨接纳。   如今,当巴基斯坦自身陷入危机时,却不得不将这些曾经的“客人”扫地出门。这种转变背后,是一个国家在安全、经济和外交多重压力下的无奈抉择,也是全球化时代难民问题无解的缩影。

0 阅读:1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