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破产在即,超三成国家欠账,中方献出一计,最大欠债国出现 联合国快没钱了,

老阿七说史 2025-10-23 15:48:25

联合国破产在即,超三成国家欠账,中方献出一计,最大欠债国出现 联合国快没钱了,真不是在吓人。 4.5亿美元的窟窿摆在台面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急得直言“破产”可能就在眼前。 到了2025年9月底,联合国的会费收缴率只有60%,不少国家该交的钱一分没掏,最夸张的是,最大欠债国居然是一直自称“世界警察”的美国。 反倒是中国,不仅一分钱没少交,还主动提出了新主意,想帮这个“全球议事厅”渡过难关。 问题是,有人不想掏钱,有人想改规则,这场围绕联合国的钱袋子之争,背后可不只是财政问题那么简单。 联合国怎么会穷到这个地步?说白了,就是很多会员国赖账了。 4.5亿美元的赤字压得联合国喘不过气,2026年的预算已经被迫砍掉6亿美元,连维和部队都缩编了,还裁掉了2000多个岗位。 古特雷斯在记者会上说得直白:再这么下去,到2027年,联合国可能就“瘫痪”了。 联合国虽然是个政治平台,但维和、难民救助、人道援助这些事,全得靠钱支撑,钱不到位,连最基本的运作都成问题,别说解决世界矛盾,连开会都开不起。 美国,一直喊着要“领导世界”,可一查账单,发现它是联合国最大欠债国。 美国目前拖欠的联合国会费总额已超过30亿美元,占了所有拖欠款项的将近一半。 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玩这招:只要联合国做了不合自己胃口的决议,它就暂停缴费,借此表达“抗议”。 按《联合国宪章》第19条规定,拖欠会费超过两年,是会被剥夺投票权的,可美国就是“卡着点儿”不交,一到临界线就象征性付点,既保住了投票权,又省下了大头的钱。 这操作,说到底,就是利用规则漏洞来捞好处,这不是领导行为,而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美国嘴上说要维护多边秩序,实际却不断削弱这个秩序的根基。 这种“既要当裁判,又不交场地费”的行为,不仅让联合国陷入困境,也让其他国家越来越看清,美国的“全球责任”只是口号,真遇到需要出钱的事,它立马躲得远远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表现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中国目前承担了联合国15.25%的常规预算,不仅每年足额、准时缴纳会费,还额外多掏了2亿美元支持联合国的维和与发展项目。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只当“金主”,也提出了实打实的改革建议。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改革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提出一系列建议,核心是三个关键词:规范财政纪律、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优化预算执行机制。 当前的联合国财政机制太过依赖强国“自觉”,缺乏刚性约束,而预算审议程序复杂低效,常常导致资金迟迟无法投入使用。 中国建议,设立更清晰的缴费时限和惩罚机制,同时扩大新兴经济体在预算委员会中的代表性,避免少数国家“说了算”。 这套方案,不只是在“补窟窿”,更是要从制度层面堵住漏洞。但要推行,还得看各方态度。 尤其是美国,愿不愿意让出一部分“话语权”,才是能不能改成的关键。 说到底,联合国今天的财政危机,并不只是少几十亿美元的事。 根源在于制度设计的“软肋”:193个会员国,预算必须全票通过。 这意味着,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预算就过不了;没有强制缴费机制,大家“愿交就交”,结果就是谁都想省钱,谁都不想得罪人。 最可怕的是,这场危机伤害的不是那些坐在会议厅里的外交官,而是千千万万依赖联合国援助的普通人。 比如非洲的维和区、战乱中的加沙难民营,眼下就是因为资金短缺,物资供应中断,甚至连医疗都无法保障。 如果联合国真的陷入瘫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答案很直白:拳头说了算,国际法成了摆设,各国各自为政,冲突更难调解,小国直接“裸奔”。 这场围绕联合国“钱袋子”的争议,其实是一次对全球治理机制的集体检视。 美国的拖欠行为已不是一次两次,中国的改革提议也不是第一次被忽略,问题是,继续这样走下去,联合国还能撑多久? 多边主义不能靠嘴说,得靠实际行动,中国的做法,是在用行动告诉世界:如果还想要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国际社会,那就不能让“谁有钱谁任性”的逻辑主导全球平台。 联合国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里再穷,也不能光靠一个人撑着。 谁都不能总想着搭顺风车,更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砸锅,要想这个家不散,就得每个人都拿出点诚意。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财务风波,而是一场关于国际秩序的考验。 中国已经交了作业,拿出了方案;美国还在打算盘,精着账本,联合国要活下去,就不能再靠“感情投资”撑场面,制度要改,责任要分,规则要守。 世界不是看谁最能喊口号,而是谁愿意真出力。 如果连联合国都保不住,那接下来我们要失去的,就不只是一个组织,而是一种文明底线。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