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最开始2022年开打的时候,普京喊的是“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核心就是怕乌克兰真加入北约——这可不是小事,北约那是西方的军事集团,要是乌克兰加进去,西方的导弹说不定就架到俄罗斯家门口了,离莫斯科就几百公里,换谁都得急眼。 而且顿巴斯那片全是亲俄的老百姓,乌克兰军队之前老跟那儿开火,俄罗斯说要保护他们,这话听着像借口,可搁俄罗斯的安全观里,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家门口安危”,毕竟历史上拿破仑、希特勒都是从西边打进来的,他们对“缓冲区”这事儿执念深着呢。 可谁能想到,这仗一拉开,欧美直接下场了,哪儿是乌克兰一个国家在打啊,分明是西方拿着乌克兰当枪使,跟俄罗斯耗。 美国前前后后给乌克兰的援助都超1020亿美元了,欧盟也跟着送无人机、送钱,把乌克兰武装得跟个小北约似的。 这时候俄罗斯才看明白,西方哪是想让乌克兰“独立”,根本是想借乌克兰把自己拖垮,要是现在收手,之前牺牲的人、花的钱全白费,而且北约下一步肯定得得寸进尺,说不定真敢把军队挪到乌东边境,到时候俄罗斯连喘气的空间都没有。 所以不是俄罗斯想打,是西方逼得它不能停,这已经从俄乌之争变成俄罗斯跟整个西方的对抗了。 现在俄罗斯的目标早变了,不再是简单阻止乌克兰入北约,而是得把手里的20%土地攥牢,尤其是乌东四州。 你别小看这几块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挨着俄罗斯本土,是天然的缓冲带,能挡着西方势力往里渗,而且卢甘斯克还有煤和钢铁,是重工业宝地,控制住了能补俄罗斯自己的工业短板。扎波罗热更关键,连着克里米亚,要是丢了这儿,克里米亚跟俄罗斯本土的陆上通道就断了,之前2014年拿回来的克里米亚等于没了保障。赫尔松靠着黑海,那是俄罗斯对外贸易和军舰进出的要道,握在手里才能在黑海说话硬气。 这四块地就是俄罗斯给自己造的“安全围墙”,丢一块都等于拆自己的防线,换谁也不会干这傻事。 有人说俄罗斯国内民调显示只有27%的人支持继续打,这不假,但你得看另一头,78%的人还支持军队的行动。这说明俄罗斯老百姓不是反对保家卫国,是厌战,不想没完没了耗着,但更不想吃亏认输。 而且普京政府早把这场仗跟国内稳定绑一块了,打了三年,军方强硬派早跟这事儿捆死了,要是撤兵,不光战果没了,内部说不定就得乱。 2024年俄罗斯国防部换帅,就是给前线打气,也是稳住内部,现在退一步可能就是政权不稳,这风险谁也不敢冒。 经济上俄罗斯确实受了制裁,卢布跌了、通胀高了,但没到垮的份上,西方不让它卖油气给欧洲,它就转头卖给中国、印度,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绕开美元,光这一项外汇收入就够撑着军费了。 2025年军费都占到GDP的6.2%了,虽然是“战时经济”不健康,但起码能续命。国内物价涨了,政府就给补贴,再靠宣传“反西方霸权”凝聚人心,老百姓日子苦点,但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也就没人真敢闹事儿。 俄罗斯心里其实有本账,就是跟西方耗,看谁先撑不住,欧美援助看着多,但美国已经开始心疼钱了,特朗普老喊“美国优先”,军援热情早降了;欧洲更乱,一边喊停火一边送武器,老百姓还抗议能源账单太贵。 俄罗斯就是赌西方的援助迟早会断,只要扛到那时候,乌克兰自己根本撑不住,到时候谈判桌上全是俄罗斯说了算。要是现在停,西方援助一续上,乌克兰又能反扑,之前的苦就白受了。 说到底,俄罗斯不收手不是贪心,是退无可退,从一开始怕北约堵家门,到后来看清西方想耗死自己,再到现在必须守住战略要地,目标变了是因为局势逼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领土争夺,是俄罗斯跟西方的生死博弈,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只能硬扛到底。 西方要是真为了和平,就该停了援助让两国坐下来谈,可他们偏要把乌克兰当棋子,这仗也就只能接着打下去,苦的是两国老百姓,但对俄罗斯来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国家安全这事儿,从来不是靠退让能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