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

漫聊小知识 2025-10-23 18:47:02

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新加坡有70%的华人人口到这里,华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 新加坡这个地方,华人占了大多数,每十个人里头有七个多是华人面孔,但凑近了问,十个里有九个会斩钉截铁说自己是新加坡人,这不是他们忘本,是新加坡这国家从根上就把“新加坡人”的身份刻进了骨子里。 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出来独立,那时候真是走投无路,周边全是马来族占多数的国家,国内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占着四分之一人口,要是敢强调“华人国家”,别说邻国容不下,国内各族群就得打起来。 所以李光耀政府一开始就定了死规矩:必须抛开族群身份,先立“新加坡人”这个国族认同。 最狠的是国籍政策,想当新加坡公民就得注销原国籍,根本不承认双重国籍,这一下就从法律上把“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划开了界限。 为了不让华人抱团,政府特意搞“多元种族政策”,表面说平等,实际还得偏着少数族裔。 宪法明写着马来人是“原住民”,有特殊特权,政府部门、军队里各族比例都得卡死,华人再多也不能占绝对多数。 教育上更明显,少数族裔学生升学有加分,华人孩子要是太拔尖,老师还得提醒“照顾别人感受”。 就这么说吧,在新加坡敢喊“华人优先”,比骂人还严重,政府第一个不答应。这哪是华人受欢迎? 分明是华人得收着锋芒,不然就破坏“种族平衡”了。 再说说教育这根弦,新加坡从小学就开始“去中国化”,以前还有个南洋大学专门教华语、传中华文化,1980年直接给关了,改成全英语教学为主,华语只当“第二语言”教点皮毛。 年轻一代新加坡华人,英语说得比华语溜,历史课讲的是新加坡如何独立抗争,不是炎黄子孙的故事,连“炎黄”俩字都没几个人能说清来历。 有个调查说,72%的新加坡华人平时只认自己是新加坡人,“华族”身份都得排第二,“中国人”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环境早就把人的观念改了,新加坡华人分好几类,老辈移民可能还念着福建、广东老家,但二代三代生在新加坡,福利靠政府,工作靠新加坡的机会,社交圈里马来人、印度人朋友一大堆,跨种族婚姻都占到28%了,哪还有心思管中国的事? 他们信的宗教也杂,佛道基督都有,就像电影里演的,华人老太太可能跟朋友一起读《圣经》,这种中西杂糅的文化,跟咱们熟悉的中华文化早不是一回事了。 咱们觉得“华人多就该受欢迎”,是没搞懂新加坡的生存逻辑,这国家面积比上海一个区还小,资源全靠进口,全凭“多元包容”立身处世。 要是真让华人占了绝对优势,马来族、印度族肯定离心离德,马来西亚、印尼这些邻国更得提防它,到时候贸易通道一卡,新加坡就完了。 所以政府刻意淡化族群差异,让所有人只认“新加坡人”这个身份,华人自然也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待遇。 还有些现实因素没法回避,冷战时中新意识形态不一样,后来新加坡又得在中美之间找平衡,政府一直刻意和中国保持距离,加上新加坡是发达国家,不少人打心底里有优越感,觉得中国的价值观跟他们不合。 他们的社会关系、利益纽带全在东南亚,中国对他们来说只是个贸易伙伴,谈不上什么情感牵挂。 说到底,新加坡华人的身份是“新加坡公民”优先,“华族”只是个文化标签,就像咱们说自己是“汉族”,但首先是“中国人”一样,他们对着国旗宣誓,靠新加坡法律保护,拿新加坡护照旅行,自然只会认自己是新加坡人。 至于“不受欢迎”,其实是咱们误会了“多数即优势”,在新加坡,真正的“优势”是做个合格的新加坡人,而不是做个华人。 别再用咱们的“血脉情结”去套人家的国家认同了,新加坡就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新加坡华人就是新加坡人,这跟他们长着华人面孔没啥关系。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