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支持欧盟对华贸易强硬,德国提议:考虑动用‘核选项’” 据彭博社10月22日消息,当地时间23日,欧盟国家将在布鲁塞尔举行领导人峰会。有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法国和波兰支持在峰会上讨论中方对欧日益严格的贸易措施。 德国更是直接把 “核选项” 这词儿抛了出来,架势摆得挺足。 这 “核选项” 听着够唬人的,到底是啥这会儿没明说,但无非就是些极端的贸易反制手段。可真要往深了扒拉一下中欧贸易的盘子,就知道这步棋有多险。 中德之间的贸易早不是前些年的光景了,2025 年 5 月中国对德出口同比涨了 22%,连着三个月都在稳涨,而且卖过去的东西里,机械和电气设备占了一半,中国制造的升级可不是嘴上说说。 德国自己对华出口也没少依赖,机械电气设备占 42%,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占 22%,两边制造业本来就是互补着来的,你用我的中高端设备,我买你的精密仪器,这产业链早拧在一起了。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都承认,中国制造业升级给他们添了不少合作空间,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这些领域全是机会,这会儿喊着要动硬的,就没想想自家企业的订单? 欧洲之前主动往中美贸易博弈里钻,真挨了中方反制又慌了神,不想着坐下来谈怎么解决问题,反倒琢磨着用 “核选项” 施压。 可中方的措施从来不是凭空来的,真要把贸易关系搞僵,先疼的是欧洲自己的产业链。 德国经济研究所都明说,中国市场的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是德国高端制造的理想平台,这话可不是客套话。 七成德国在华企业都对前景乐观,还计划加大投资,这些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这么久,最清楚贸易顺畅的重要性。 要是真动用所谓的 “核选项”,这些投资怕是要打水漂,企业的利润、工人的岗位,哪一样经得起折腾? 欧盟内部也未必真能拧成一股绳,就算德法波喊得凶,其他国家看着自己手里的对华订单,未必愿意跟着冒险。 数字化现在正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中德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这些新兴领域的合作刚有点眉目,真要因为强硬措施断了联系,损失的可不是短期利益。 中国的制造业 PMI 一直在改善,工业领域的增长周期眼看着要来了,这么大的市场,欧洲要是主动退出去,有的是其他国家补上来,可欧洲企业想再找这么合适的合作对象,难。 “核选项” 这词儿喊出来容易,真要落地就得掂量掂量后果。贸易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儿,你对我动硬的,我自然有反制的办法,可欧洲的产业链能不能扛住反噬? 德国的汽车业、机械设备业,哪一个离得开中国市场的支撑?那些喊着强硬的政客,怕是没算清楚企业账本上的数字。 中方一直都在扩大对外开放,贸易便利化改革也没停过,给德国企业的机会摆得明明白白。现在欧洲不想着抓住机会,反倒要走强硬路线,说白了就是找错了方向。 真把互补的合作关系搞成对立,最后吃亏的还是欧洲自己,毕竟中国制造业的韧性摆这儿,少了谁都能往前走,可欧洲未必能轻易找到替代的合作方。 峰会还没开,“核选项” 就先成了话题,可这话题背后藏着的,全是欧洲自己的矛盾。 想跟着别人掺和博弈,又扛不住反制的压力,想用极端手段逼对方让步,却没算清自己的家底。 真要闹到最后,怕是强硬的口号喊完,还得回头找中方谈,那时候可就没现在这么体面了。 中德经贸关系早成了互利共赢的典范,这话是中国德国商会主席说的,也是实打实的现状。机械、汽车、数字经济,哪一个领域的合作不是你中有我? 非要把好好的合作搅黄,图啥呢?所谓的 “核选项”,说到底就是个没算清利弊的虚招,真要敢用,最先受伤的肯定是喊得最凶的那些国家的企业。 现在就看布鲁塞尔峰会上,欧洲能不能想明白这层道理。是接着喊强硬口号,还是坐下来谈实际问题,选择权在他们手里,但后果也得他们自己担着。 毕竟中国市场就在这儿,合作就能共赢,硬刚只能两伤,这点账不难算。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德法支持欧盟对华贸易强硬,德国提议:考虑动用‘核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