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委会是好样的,印尼也不孬,那么究竟是谁之过呢?奥委会一个禁令,让印尼从此以后失去举办奥运赛事的机会,这属于合理手段,也展现出了奥运精神。 这事说白了就是印尼因为拒绝以色列运动员入境参加体操世锦赛,被奥委会制裁了。印尼那边挺硬气,说以后不是奥委会办的比赛照样办,国内老百姓也支持。两边都觉得自己在理。 奥委会一直强调体育不该扯上政治。但这次直接取消印尼的举办资格,下手挺重的。想想也是,规矩就是规矩,你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别的国家有样学样,奥运会还怎么玩?可问题在于,奥委会自己真能完全避开政治吗?历史上抵制奥运会的事儿多了去了,哪次背后没点政治因素。 印尼这次的理由是以色列对加沙不人道。中东那摊子事确实复杂,老百姓看了都揪心。但把体育赛事当筹码,到底伤的是谁?运动员练了四年,说不能比就不能比,他们的委屈谁管?体育本来该是搭桥的,现在反而成了墙。 再看看印尼国内,一片叫好。政府这波操作,转移矛盾的目的达到了。老百姓的情绪是顺了,可长远看,失去和国际高水平赛事接轨的机会,吃亏的还是自己国家的体育发展。办不了奥运,亚运会之类的总还能办,但级别和影响力差太多了。 话说回来,奥委会这罚单开得干脆,可也没解决根本问题。今天罚印尼,明天要是换个国家出于类似理由抵制别国运动员,难道每次都一禁了之?这种头疼医头的方式,反而显得有点懒政。真正的奥运精神,是不是该多点沟通和斡旋,而不是直接甩红牌? 这么一看,好像谁都有点道理,谁又都差点意思。奥委会守住了规则,但少了点人情味;印尼争了口气,但牺牲了运动员的机会。最后兜兜转转,问题又回到了老地方:体育到底该不该和政治分开?理论上必须分,现实里分不开。这就很难受。 所以别光说谁对谁错了。这事儿最憋屈的还是运动员。他们没发言权,却成了最大的代价。体育圈整天喊“重在参与”,可一旦沾上政治,最先被牺牲的就是参与的人。下次再出类似情况,能不能先想想这些练到吐血的运动员?

蜘蛛居沼
奥委会不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