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高龄。虽然很多人关注他晚年与翁帆的婚姻,但他更重要的贡献在于科学和家国情怀。早在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就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奖,只用13个月就获奖,创下诺奖最快纪录。这打破了当时外界对中国人拿不了诺奖的偏见,极大鼓舞了华人学者的信心。 杨振宁虽长期在美国从事科研,但始终心系祖国。1971年,他冒险成为首批回国探亲的学者,之后积极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如参与创办科大少年班,筹资支持科研。2003年,他毅然回国定居清华,捐赠积蓄和手稿,并亲自授课扶持年轻学者。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称自己永远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近日,数学家丘成桐用挽联悼念杨振宁,并提议设立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以纪念他的贡献。丘成桐认为,杨振宁最大的成就是提振了中国人做学问的信心,并促进了中外科研交流。这一提议获得不少支持,体现了杨振宁精神的延续。作为科学巨匠,杨振宁用一生诠释了爱国与奉献,其影响力将长久留存。 素材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