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过往穿梭在这条狭窄水道的船只里,中国的船队占了近六成,2024年的时候,中国67%的进口原油、四成多的液化天然气都得从这儿过,等于咱们的能源生命线大半都攥在这条海峡手里。 那些港口停泊费、船舶引航费、维修保养费,还有转口贸易的差价,像淌水似的流进新加坡口袋,它能不把这条海峡当成眼珠子一样的命根子吗? 要知道新加坡的经济里,港口相关产业占了不小的比重,2023年五千多亿美元的GDP里,多少都带着马六甲海峡的海风味儿。 靠着这些从中国船队里赚来的钱,新加坡日子过得滋润,可这钱没捂热乎,就得拿出一大块去抱美国大腿。 2025年刚花10亿美元买了4架美国P-8A巡逻机,说是用来监控海峡,其实就是给美军递投名状;之前还订了20架F-35隐身机,那可是天价订单。 它每年200亿美元的军费里,一多半都砸在了和美国的军事合作上,连樟宜海军基地都特意扩建给美军航母停靠,等于中国间接替它给美军交了“驻留租金”。毕竟有美国撑腰,它才能稳稳拿捏马六甲的话语权,这种“靠中国赚钱、靠美国保命”的日子,它过了几十年都没觉得有问题。 可现在这台安稳运转的“提款机”开始卡壳了,中国早早就看透了马六甲的风险,悄摸摸地给自己铺了好几条退路,每一条都像针一样扎在新加坡心上。 中巴经济走廊那头的瓜达尔港早就启用了,中东的原油直接靠岸,通过管道就能运到中国西部,根本不用绕着马六甲兜圈子,这一下就分流了不少能源运输量。南边的中老铁路也不是吃素的,集装箱从中国西南出发,一路通到东南亚内陆,原本靠马六甲转口的货物,现在走陆路就能直达,速度还更快。 更让新加坡坐不住的是北极航线的崛起,随着冰川融化,夏季通航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中国到欧洲的船只走这条线能少走一万多公里,不光省了时间,还避开了马六甲的拥堵和潜在风险。 还有中泰铁路、缅甸皎漂港这些项目,虽说进度有快有慢,但每一个都是在拆解马六甲的垄断地位。以前新加坡敢狮子大开口收费用,靠的是“独此一家”的地理优势,现在中国硬生生开辟出这么多备选,它那点优势瞬间就缩水了。 最要命的是,这不仅仅是少赚点过路费的事儿。一旦中国船只和货物真的大量分流,新加坡港口的吞吐量就得下滑,跟着受影响的还有船舶维修、物流仓储这些上下游产业,到时候GDP都得跟着波动。更尴尬的是它给美国交的“保护费”,要是从马六甲赚的钱少了,再拿200亿美元军费抱大腿就显得力不从心,可要是不抱,它在东南亚的地位又稳不住。毕竟以前美军愿意罩着它,多少也看在马六甲的战略价值上,现在这条海峡的分量轻了,美国的态度说不定也会变。 新加坡心里跟明镜似的,它的好日子全靠马六甲的流量撑着,而这流量的大头是中国给的。现在中国自己找了出路,等于断了它的财路,连带着它抱美国大腿的底气都没那么足了。 以前仗着“咽喉要地”的身份,它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现在替代路线一条条冒出来,它那点特殊地位慢慢被稀释,能不心慌吗?这种从“不可或缺”变成“可有可无”的落差,可比少赚点钱更让人坐立难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