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4 12:26:33

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先不说别的,就说豪莱克溪项目那 14.8 亿吨探明资源量,听着挺唬人,但矿产圈里谁都知道,“资源量” 和能实际开采利用的 “可采储量” 差着十万八千里,更别说这些矿石里稀土的真实品位到底有多少,毕竟 840 公斤矿石才出那么点精矿,这效率实在算不上亮眼。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口中的 “成功” 还停留在 “获得精矿” 的阶段,可稀土产业的真正核心从来不是挖矿石,而是后续的分离提纯,这步恰恰是中国捂得最牢的技术命门。 中国在稀土分离领域的优势可不是吹出来的,全球 58% 的稀土专利都攥在咱们手里,光独家萃取专利就有 439 项,这些技术构筑的 “护城河” 让美国想绕都绕不开。 咱们的企业早就能稳定产出 99.99% 以上纯度的稀土产品,而美国那边,MP Materials 公司折腾了 7 年都没能实现高纯稀土量产,另一家 USA Rare Earths 公司好不容易弄出 99.1% 纯度的氧化镝,却连商业化生产的边都摸不着。 更打脸的是,美国唯一在运营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前些年还得把挖出来的矿石不远万里运到中国来精炼,直到现在才刚试着自己处理大部分产品,这操作可不像是能打破垄断的样子。 再看产业规模,那差距更是肉眼可见。2024 年中国光钕镨氧化物的产量就有 30 万吨,而美国所谓的 “稀土独苗” MP Materials 同年产量才 1300 吨,连咱们的零头都不够。 更别提稀土磁体这种高端产品了,MP Materials 计划到 2025 年底年产 1000 吨钕铁硼磁体,这个数字还不到中国 2018 年产量的 1%,说难听点,也就够中国工厂一天的产能。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唯一能提供所有 17 种稀土金属、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从开采、分离到磁体制造一条龙全搞定,而美国现在基本是从零起步,连重稀土分离设施都得靠政府注资 1.5 亿美元才敢动工,这怎么看都像是追着跑的选手,却硬说自己要超车了。 最关键的是时间和成本这两关,美国根本绕不过去。有美国专家早就算过,要建一条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至少得花 10 到 20 年,兰德公司更给出了 100 到 150 亿美元的投资估算,这还不算环保审批、技术人员培养这些磨人的环节。 美国尼奥科公司的 CEO 都直言,在美国开一座稀土矿得花 29 年,差不多是一辈子的功夫。成本更是离谱,中国的稀土提炼成本只有美国的 1/4,之前有日本企业响应美国号召在当地建磁铁厂,结果因为价格太高没人买,最后只能关门大吉,设备都封起来吃灰。 豪莱克溪项目那 5.58 亿美元的税后净现值,看着不少,但要是真投进去建完整产业链,恐怕连个水花都说不定溅不起来。 更讽刺的是,美国军工现在根本离不了中国稀土。生产一架 F-35 隐形战斗机得用 400 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要 4.6 吨,而这些稀土里的重稀土加工,全球几乎全靠中国。 自从中国对钐、钆这些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F-35 的 block4 升级项目直接从 2029 年推迟到了 2031 年,连第六代战机的首飞计划都可能受影响。 就算美国政府砸 4 亿美元给 MP Materials 当股东,承诺长期收购产品,可这点产能连军工需求的零头都满足不了,说白了还是得看中国脸色。 说白了,美国这波操作就像是没学会走就想跑,把挖矿石当终点,却忘了分离提纯、产业链配套这些真正的难关。 中国的稀土优势是几十年磨出来的,从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理论奠基,到现在 82% 的全球新增专利占比,再到 92% 的全球加工产能掌控,这可不是靠一个矿场挖点精矿就能撼动的。 要是真把这种初级成果当成 “历史性突破”,那只能说对稀土产业的理解实在太浅了。

0 阅读:38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