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 答案其实直白得很,亏得最惨的肯定是咱们中企,荷兰那边纯属“白捡的东西丢了也不心疼”,从头到尾都没啥实质损失可谈。 安世半导体现在是半导体领域的香饽饽,可在荷兰手里的时候,压根没被当回事。早年它是荷兰飞利浦旗下的半导体部门,后来划给了恩智浦,主打功率半导体业务。在荷兰企业眼里,这业务利润薄、增长慢,算不上核心资产,顶多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包袱,早就想找下家脱手了。 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出手接盘,一掏就是330多亿真金白银,实打实的全资收购,没有半点含糊。这对闻泰来说是“孤注一掷”的布局,当时安世状况不算好,不少人都觉得这是笔高风险买卖。 可中企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接手后没把它当成甩来的包袱,反而当成自家核心业务精心栽培。 为了盘活安世,闻泰下足了血本。砸重金搞研发升级,这几年安世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技术迭代 速度明显加快,落后生产线全面改造,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大幅提升。同时整合国内优质资源,把安世核心产能往中国转移,现在东莞生产基地占它全球60%的产能,80%的封测业务集中在国内,供应链上下游全跟中国产业绑在了一起。中企还帮安世拓展市场,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工业控制设备等行业,都成了它的主要客户,国内市场营收占比从最初不足三成涨到了现在的近一半。 在中企的用心经营下,安世彻底摆脱颓势,从行业中游一路逆袭,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从第14位冲到第9位,车规级逆变器芯片拿下全球四成市场份额,连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都得主动找上门合作,成了行业里响当当的实力派。这背后,是中企真金白银的投入,是研发人员的日夜攻关,是供应链体系的持续完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再看荷兰那边,自从把安世卖出去,就彻底跟这公司的实质投入和风险绝缘了。当初卖公司时,他们已经平白赚了一笔不菲的转让款,相当于把不想要的包袱换成了真金白银,估计还偷偷庆幸甩掉了累赘。 后续安世的研发升级、产能扩张、市场拓展,荷兰没掏过一分钱、没出过一点力,更没承担半点运营风险。安世发展得好,他们顶多沾点产业链的间接好处,比如当地少数配套企业能拿点零散订单,但这些对荷兰核心产业和经济大盘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就算安世破产,荷兰也不会有任何直接损失,毕竟早就套现离场,后续一切都跟他们没关系了。 真要是安世走到破产那一步,中企的损失可太惨重了。首先,330多亿的收购成本直接打了水漂,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重创;其次,这些年投入的数十亿研发资金、搭建的现代化生产设施、整合的完整供应链体系、拓展的全球销售渠道,所有心血和投入都将付诸东流;更关键的是,安世已经成了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一大批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工业设备企业都把它当成核心芯片供应商,它一旦破产,这些企业很可能面临芯片供应短缺,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稳定运转,引发连锁反应。 而荷兰呢?除了偶尔提起“这公司以前是我们的”,根本不会有任何实质损失。他们既没投入成本,也没承担风险,安世的兴衰荣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可能暗自庆幸“幸好当初卖得早,没被拖累”。说白了,这事儿从一开始就是中企单枪匹马投入,荷兰从头到尾都是坐享其成的角色,早就赚够离场,后续所有风险自然该由投入者承担,可荷兰却连一点损失都不用扛。 其实这事儿挺现实的,中企花真金白银收购,用心用力经营,把没人要的包袱养成了香饽饽,背后是实打实的成本和风险;而荷兰只是曾经的“旧主人”,早就套现走人,后续好坏跟他们没半点实质关系。所以说,安世破产谁损失大,答案再明确不过——中企亏的是真金白银,伤的是产业根基;荷兰那边则毫无损失,顶多就是少了个偶尔能提及的“旧资产”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