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作为坚定保守主义者,曾被视为强硬右派,但近年来却获得了泛左翼民众的支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早在2019年石破茂就曾表示,过去被认为是“极右翼”的他,如今却被一些人视作“左翼”。在他2024年的自传性质著作《保守政治家 わが政策、わが天命》中,也依旧强调他自己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 然而现在2025年,石破茂仍然获得了部分泛左翼群体的支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日本政治光谱本身是否在变化?其背后可能有哪些社会、政治或选民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 党派存续和台面政策的存续是两个东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石破跟拜登很像,一个29岁最年轻众议员,一个29岁最年轻国会议员,这两个人的老油条程度跟民粹派是没法比的,不站台前是因为幕后更重要(驴象立场变了多少次,立场是要与时俱进的),而被迫站到台前只能说明幕后没得搞了,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如果用电视剧做类比就是下木干完党鞭,本来想议长退休被逼着上座,明里看好像是升了,实际上是其他人把局面搞烂,因为无人可用只能把声望最高的顶上去,可声望是做次官出来的,不会有人觉得台前幕后可以同种路线吧,理性的声音从来不应该是对外的口径。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在哪呢,在两个人都有非常神奇的卸任讲话,把不该讲的东西放到电视上讲。老头干了一辈子煞费苦心,党内矛盾调和不了,人才梯队青黄不接,外部民粹各种发癫,这话是对谁讲的?对任何能听懂的人,那么为什么能听懂的人坐不到那个位置?可能是命不好吧,毕竟投胎不够后天爆炸的这两位都没得到龙傲天的结局,满足这种剧情的大概只有看晨间剧女人的幻想。 平心而论,合格的政治家其实应该是bipartisan的,这两位举个成功例子可以是亨利卡博特洛奇,既是共和党员又并非孤立主义者,反而推崇马汉的思想,且能够把党内有识之士团结起来。当然以当今台面这群人的素养来看,可能他们不需要讲道理,需要利益分配加密特拉崇拜,那混个全身而退已经是不错的结局,让他们尽管试错直到鼻青脸肿就好了嘛。至于作为议长有没有尽到统合意见的职责,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煞费苦心但没人听,各人只顾自己利益(人心不古斯宾格勒季候论),也许是在公众面前表现得煞费苦心,却并没有尽力做背后该做的事(民选更看对外形象),这些都只能流于推测,但管理学的确是一门学问,而且不是书中照本宣科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