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德国总理默茨在10月23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言辞恳切:“断供安世芯片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这一强硬表态,既道出了德国对产业链安全的焦虑,更暴露了欧盟内部在地缘博弈中的分歧与挣扎。 这事得从上个月说起,美国加码制裁规则,矛头直指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没想到荷兰第二天就跟风,用冷战时期的法律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还换掉了中国CEO。 要知道安世可不是普通企业,2019年闻泰科技砸330多亿收购后,才让它从负债累累冲到全球功率半导体第三。欧洲很多行业都离不开它,德国更是依赖到骨子里。 德国汽车业三分之一的企业都靠安世供货,大众、宝马、奔驰从车窗开关到发动机模块,全得用它的芯片。现在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库存只够撑三周,宝马新能源生产线都停摆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欧洲替代选项少得可怜。慕尼黑的英飞凌顶多能补四分之一缺口,还不如安世的性能好。机械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也高度依赖安世中国工厂的供货。 默茨喊着“不可接受”,心里其实挺矛盾。一边不敢得罪美国大哥,一边自家汽车业要扛不住了,这简直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选都为难。 中国这边也早有动作,10月4日就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芯片,19天后国内供货逐步稳定,但出口仍受管制,且需用人民币结算。闻泰科技也同步启动国际仲裁,追究荷兰政府强制接管的相关责任。 荷兰这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每年能从安世拿到12亿欧元税收,现在不仅丢了好处,还被欧洲盟友埋怨。欧盟峰会上,荷兰首相的辩解根本没人买账。 分析人士都说,这事儿本质是美国搅局的地缘博弈,荷兰当了马前卒,欧洲却要买单。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说得直白,安世对德企就像北溪管道对化工行业一样重要。 现在欧盟站在了十字路口,是跟着美国继续遏制中国,还是保住自己的产业链?中国商务部即将赴布鲁塞尔会谈,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案还是个悬念。 其实道理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国家总说契约精神,却动辄抢夺他国企业资产。时代早就变了,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注定走不远。 这场芯片风波,说到底是多极世界和单边霸权的碰撞。你觉得欧盟最终会怎么选?德国能保住自己的汽车产业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