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被王健林给惊呆了!在全球商业史上,能把6000亿债务熬成“快还清”的案例,真得不多见。 但这“熬”字背后,全是咬牙割肉的疼。谁能想到,那个喊出“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的男人,会沦落到靠卖核心资产续命的地步。 万达的债务窟窿不是一天挖的。2016年巅峰期,王健林不满港股估值,硬推着万达商业退市,还跟投资人签了对赌协议——2018年前必须登陆A股,否则回购400亿港币股权。 这个决策直接埋下了祸根。他显然低估了涉房企业上市的门槛,更没料到2017年金融去杠杆会来得那么猛。银行断贷、海外融资渠道被堵,万达常年超70%的负债率瞬间成了催命符,每年光利息就吞掉300多亿。 海外投资更成了烧钱黑洞。26亿美元买的美国AMC影院常年亏损,2017年净亏4.87亿美元,股价跌掉七成;英国游艇公司、马德里项目也因水土不服草草收场。从首富到“首负”,不过三年光景。 债务压顶时,王健林没跑路,而是拉开了“卖卖卖”的架势。2017年先以637亿打包卖掉13个文旅城和77家酒店,这笔打了六折的交易,只为换回300亿现金填利息窟窿。 可这只是开始。海外资产清仓、万达电影控股权转让、金融牌照出手,能卖的几乎都摆上了货架。到2025年5月,连压箱底的48座万达广场都一次性甩卖,涉及39座城市,换来约500亿资金。 有意思的是,万达没丢运营权,每座广场每年能收2000万管理费,还留了五年回购权。这看似留了后路,实则是无奈之举——核心资产几乎清零,王健林持股降到40%,早已没了绝对控制权。 三年还6000亿,负债率从90%降到65%,数字看着亮眼,内里早被掏空。截至2025年,万达被执行总额超76亿,1375亿有息负债里,近四分之一一年内到期,而账上现金才116亿。 更棘手的是对赌失败的连锁反应。珠海万达商管四次冲港股失败,触发回购协议,苏宁追讨50.4亿,永辉索赔38.59亿,债权人联合要债180亿。卖资产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债务到期的速度。 有人说他比许家印强,至少没转移资产跑路,员工工资也没拖欠。可这种“体面”,是靠拆东墙补西墙撑起来的。曾经“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的口号多响亮,如今卖广场续命就多心酸。 说到底,万达的危机是高杠杆模式撞上了时代周期。王健林信奉“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在行业红利期靠借钱扩张登顶,可当政策收紧、市场降温,曾经的成功密码全成了致命毒药。 轻资产转型喊了十年,却始终没摆脱“以房养商”的旧逻辑,数字化还被华润万象生活甩在身后。核心竞争力没了,自然只能在债务泥潭里挣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捧谁不是捧呢
你可以不喜欢李嘉诚人品,但不能不佩服他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