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刚刚得知一个最新消息: 中美马来西亚谈判结束,西方主导的供

飞蛋 2025-10-26 19:07:07

快讯!快讯! 刚刚得知一个最新消息: 中美马来西亚谈判结束,西方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会不会被摧毁?会不会加速? 2025年10月25日,中美在马来西亚谈完一轮经贸问题,没吵起来,也没签协议,中方说大门还开着,但底线不能碰,美方没提新制裁,也没松口,消息来自中国商务部和马来西亚那边,没人敢说谈成了。 先得说清楚,选在马来西亚谈这事本身就藏着门道,根本不是随便挑个中立地方那么简单。这地儿现在是中美供应链博弈的“黄金中转站”,往北能接上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往南直接通东盟大市场,更关键的是全球40%的芯片封装测试都在这儿做。特斯拉、英伟达这些巨头扎堆在这布局,说白了,谁能稳住马来西亚这个节点,谁就握住了全球产业链的半条命。 这场谈判最耐人寻味的是“没破也没成”的状态,这背后藏着的恰恰是西方供应链体系的尴尬处境——想彻底“踢开”中国重建,根本不现实;维持原样又不甘心,总想着搞点“小圈子”切割。美方这次没提新制裁,不是心善了,是自家产业快扛不住了。之前搞的稀土管制反制,结果发现澳大利亚的稀土是多,但核心冶炼技术还得靠中国,根本补不上供应链缺口。 有人盼着西方供应链直接垮掉,这想法太天真。这套体系运行几十年,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销售,环环相扣,哪能说摧毁就摧毁。但要说它能维持原样,那更不可能,这次谈判就透着“加速松动”的信号。美方之前抛出个“50%规则”,说零部件源自中国超50%的产品就管制,结果直接把之前的谈判成果全毁了,连自家商务部长都被踢出谈判圈,这暴露的不仅是政策混乱,更是“脱钩断链”的底气不足。 中方说“底线不能碰”,这底线里就包括供应链的平等参与权。之前美国卡EDA软件的脖子,结果才40天就被迫松绑,因为中国本土企业订单爆增,美企反而亏得底朝天。这事儿已经说明白了,现在的供应链不是西方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中国早成了里面拆不掉的关键环。就像马来西亚的芯片封装产业,少了中国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根本转不起来。 西方想搞“供应链去中国化”,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他们拉着盟友建小圈子,可企业不傻,哪里成本低、效率高、市场大就往哪去。中国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东盟国家又跟中国经贸联系紧密,这些都不是靠政治口号能切断的。马来西亚能成为谈判地点,本身就证明供应链的重心在往亚太转移,西方想牢牢攥着主导权,难度越来越大。 美方现在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想让中国放松稀土管制、多买大豆救自家产业,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放下制裁大棒,还想着扩大软件出口限制。这种双重标准根本走不通,毕竟中国手里也有反制牌,超硬材料这些关键领域的出口限制,早就让美国汽车、国防产业犯了“断供焦虑”。 这场谈判没签协议,但传递的信号比协议还明确:西方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不会一夜崩塌,但“一家独大”的时代肯定在加速过去。未来的供应链更可能是“多元共存”的格局,中国不会被排除在外,西方也没法再搞垄断。美方要是还抱着“施压威胁”的老套路,只会把更多产业优势拱手让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美贸易脱钩 马来西亚 中美关税协议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流程 中美产业链冲突 马来西亚战略

0 阅读:161
飞蛋

飞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