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佳是谁?退出国家队的她,藏着国乒的另类贡献 清晨6点的河北正定乒乓球训练基

吉祥又如意 2025-10-27 08:52:20

何卓佳是谁?退出国家队的她,藏着国乒的另类贡献 清晨6点的河北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球台旁的身影比日光更早苏醒——何卓佳握着球拍的手虎口处结着一层薄茧,这是28年人生里,与乒乓球相伴19年留下的勋章。这个身高1.64米、留着利落短发的河北姑娘,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意,却在2025年10月17日以一纸声明刷屏体育圈:正式退出国家乒乓球队,回归河北省队备战全运会。 1997年,何卓佳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母何建峰、刘惠君都是国企职工,并无体育行业背景。童年时的她身形瘦小,却对乒乓球有着近乎执拗的热爱——5岁那年路过社区球馆,透过玻璃看到球台上来回飞旋的白球,便拉着父母的手不肯走。“她那时候每天放学就往球馆跑,站在小板凳上够球台,手心出汗泡皱了也不喊累。”母亲刘惠君在早年接受《燕赵都市报》采访时回忆。 这份热爱成了她逐梦的底色。2006年,9岁的何卓佳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考入河北省体校,开始系统性训练。不同于主流选手的“正反手反胶”配置,她摸索出“右手横板、正手反胶、反手长胶”的特殊打法——这种打法旋转变化多、节奏反差大,在女子乒坛极为罕见,也为她后来成为“国乒模仿大师”埋下伏笔。2013年,16岁的她在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中斩获女单季军,凭借这份战绩跻身国家二队;2016年,19岁的她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上一路过关斩将,以女单冠军的身份叩开国家一队的大门。 进入国家队后,何卓佳很快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彼时国乒主力阵容中,孙颖莎、王曼昱等选手正面临国外强手的冲击,尤其是日本选手张本美和的快攻打法,需要专门的陪练进行针对性模拟。何卓佳的特殊打法恰好契合需求——她能在短时间内精准复刻张本美和的发球旋转、线路变化,甚至能模仿孙颖莎自身的快节奏抢攻、王曼昱的中远台相持风格,成为主力队员赛前训练的“活靶子”。 “卓佳是队里最‘较真’的陪练,每次模拟都要把对手的细节抠到极致。”国乒教练组在接受《人民日报体育》采访时曾评价。从2021年起,她几乎全职陪伴同乡师姐孙颖莎训练,两人既是少年时的球友,也是赛场外的伙伴。孙颖莎在2023年世乒赛夺冠后曾说:“每次赛前和卓佳练完,心里都更有底,她替我把对手的套路摸得透透的。”除了助力队友,何卓佳也曾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2018年国际乒联瑞典公开赛,她从资格赛一路打到决赛,最终斩获女单亚军,展现出扎实的实战能力。 但光鲜背后,是逐渐凸显的困境。近一年来,国际乒联赛事赛程调整,国乒主力阵容趋于稳定,何卓佳的出场机会越来越少,训练与实战严重脱节。“长时间没比赛打,手感会生,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大的消耗。”她在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坦言。与此同时,河北省乒乓球队近年成绩起伏,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级别赛事,亟需核心球员坐镇——作为省队培养的顶尖选手,回归成为她的必然选择。 2025年10月17日,何卓佳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感谢国家队12年的培养,这里是我成长的沃土;如今选择回归省队,是希望在全运会的赛场上,为家乡再尽一份力。”声明配图里,她穿着国家队队服的合影被阳光照亮,背后是训练馆里“为国争光”的标语。 从5岁执拍的懵懂孩童,到国家队的“金牌陪练”,再到回归省队的坚守者,何卓佳的乒乓球人生没有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却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体育精神。如今,她仍在正定基地的球台旁挥拍,每一次击球,都是对热爱的坚守,也是对责任的回应。 本文依据《燕赵都市报》2016 何卓佳专题、《人民日报体育》2023 国乒陪练报道、《中国体育报》2025 退出国家队专访、 国际乒联官网2018 瑞典公开赛战报相关信息创作 网络截图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