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犀利的一段话:“你手里有四五百万,儿女盼着你死;你一月退休金八九千,儿女害怕你死;麦怕胎里旱,人怕老来穷。病人怕急胀,下雨怕天亮。父母越是有钱,子女越是孝顺;父母越是没钱,子女越是现实;只要是钱给够了,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委屈。” 俗话说: “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 人生在世,谁都逃不开“钱”这个字, 它或许买不来真心,但能过滤掉假意; 它或许换不来健康,却能在很多时候, 让亲情、人情少点尴尬,多点体面。 梁实秋说过:“人类的幸福,一半靠物质,一半靠精神。” 可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尤其是人到老年,手里有钱,心里才有底。不是子女天生凉薄,而是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不得不现实。 当父母手握积蓄, 子女不用为养老费用发愁, 自然能心平气和地陪伴; 可当父母一穷二白, 养老、看病都要拖累子女, 再深厚的感情, 也难免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磨出嫌隙。 莫言曾说: “钱是照妖镜,也是量心尺。” 钱能照出人心的真实模样, 也能丈量感情的深浅。 父母有钱时,子女嘘寒问暖、孝顺备至; 父母没钱时,子女态度冷淡、避之不及。 不是子女不懂感恩,而是“穷”字太磨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 再要分心照顾没有经济来源的父母, 难免会力不从心,态度也会不自觉地变差。其实,子女的“现实”, 本质上是对生活压力的妥协。 常言道,人怕老来穷, 年轻时总觉得养老是遥远的事, 拼命为子女付出, 把所有积蓄都花在孩子身上, 却忘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等到老了,身体变差,手里没钱, 才发现连基本的尊严都难以维系。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忍受工作的委屈、生活的艰难,不过是为了挣钱养家。钱不是万能的,但它能让我们在受委屈时,有选择的底气;能让我们在面对不公时,有说“不”的勇气。 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追求金钱, 不是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 而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不用卑微乞求; 为了在年老的时候,能有尊严地生活; 为了在亲情面前,能少点算计,多点纯粹。 钱不是衡量感情的唯一标准, 但它能为感情保驾护航。 父母有钱,不是为了向子女炫耀, 而是为了不给子女添负担; 子女孝顺,也不该只看父母的钱包, 更该记得父母曾经的养育之恩。 钱很重要,但比钱更重要的是人心。 父母不用刻意为子女积攒巨额财富, 但一定要给自己留足养老的底气; 子女也不该只在父母有钱时才尽孝, 更该在父母贫穷、衰弱时,多些陪伴和担当。

用户15xxx24
假如有500万又有退休金2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