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10月24日,广东深圳,一家长用洗衣机给儿子洗衣服时,特地加

盘盘鸭 2025-10-28 14:00:03

“悲剧还是发生了!”10月24日,广东深圳,一家长用洗衣机给儿子洗衣服时,特地加了1瓶盖的消毒液杀菌,结果衣服上残留的消毒液,将6岁儿子的皮肤严重腐蚀,一开始只是感觉瘙痒,几天后就开始大面积蜕皮!医生:一个月后可能才会好转。   深圳儿童医院皮肤科诊室,空调风带着消毒水味。   6 岁的小宇缩在妈妈李女士怀里,胳膊上的皮屑簌簌往下掉。   李女士手里攥着蓝色消毒液瓶,标签上 “母婴适用” 四个字格外刺眼。   “医生,他才穿一天,怎么就成这样了?”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没人知道,这瓶消毒液藏着家长的 “过度防护” 心。   10 月 22 日晚上,李女士用儿童专用洗衣机给小宇洗衣服。   倒完草莓味洗衣液,又拧开消毒液,满满倒了一瓶盖。   “以前用别的牌子也加这么多,没出过事。” 她当时还这么想。   衣服烘干后,小宇穿着新洗的小熊卫衣蹦蹦跳跳。   睡前却总挠胳膊:“妈妈,痒。” 李女士以为是换季干燥。   给孩子涂了润肤露,没多想就哄他睡了。   夜里小宇还在挠,她迷迷糊糊拍开孩子的手:“别挠,会破的。”   第二天早上,李女士给小宇换衣服时吓了一跳。   孩子的胳膊、后背红得像煮熟的虾,领口处还泛着黑。   “是不是蹭到什么脏东西了?” 她赶紧用温水擦,却越擦越红。   小宇疼得直哭:“妈妈,疼!” 这时她才注意到,衣服接缝处还沾着消毒液残留。   当天下午,小宇的皮肤开始蜕皮,手腕处的皮像纸一样卷起来。   李女士慌了,抓起钱包和消毒液瓶,抱着孩子往医院跑。   路上堵车时,她翻出购物记录 —— 这瓶消毒液是上周在超市买的,促销装。   “明明写着母婴可用,怎么会这样?” 她反复摩挲瓶身标签。   皮肤科主任医师张医生检查后,指着小宇的皮肤叹气。   “这是化学性接触性皮炎,消毒液浓度太高烧的。” 他拿出试剂管演示:“儿童衣物消毒,一次最多加 5 毫升,你这瓶一盖有 20 毫升。”   说着翻开病历本,里面记着三个类似案例,都是家长用量超标。   李女士愣住了:“以前用别的牌子也加一盖,怎么没事?” 张医生接过她手里的消毒液,看了眼成分表:“这款含氯量是普通款的 1.5 倍。”   他打开电脑,调出皮肤镜下的图像:“你看,孩子皮肤屏障已经受损了。”   屏幕上,小宇的皮肤角质层像被啃过的树皮,坑坑洼洼。   治疗方案很快确定:每天涂两次修复药膏,穿纯棉旧衣服。   “至少一个月才能好,期间不能用任何消毒剂。” 张医生叮嘱。   李女士拿着药方,眼泪掉在单据上:“都怪我,想消毒反而害了他。”   走出诊室时,小宇拉着她的手:“妈妈,以后不用香香的洗衣液了好不好?” 当天下午,李女士就联系了消毒液厂家客服。   对方让她提供购物小票和医院诊断证明,说会反馈给质检部门。   “我们的产品没问题,可能是使用不当。” 客服的话让她更生气。   她又去超市拍了同款消毒液的货架,打算向市场监管局投诉。   网友们看到新闻后,纷纷在评论区分享经验。   “我家从来不用消毒液,太阳晒就是最好的消毒。”“儿童皮肤薄,用消毒剂前一定要稀释!” 还有儿科医生网友科普:“含氯消毒液遇热水会释放氯气,更伤皮肤。”   李女士把这些评论截图保存,打算整理成提醒发在家长群。   10 月 26 日,李女士接到厂家电话,说愿意赔偿医疗费。   但对于 “下架产品” 的要求,对方只说会调整使用说明。   她看着病床上玩玩具的小宇,胳膊上的皮还在蜕。   “我不要赔偿,就想让更多家长知道,别跟我一样犯傻。” 现在小宇的皮肤已经不红了,但还是会蜕皮。   李女士把儿童洗衣机里的消毒液全扔了,换成了温和的皂角粉。   每次洗衣服前,都会用量杯量洗涤剂,再也不敢凭感觉加。   她还在家长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附上医生给的消毒指南。   深圳市场监管局也介入了调查,提醒家长: 给儿童洗衣时,优先选择阳光晾晒,确需消毒要选低浓度产品。   每次用量不超过 5 毫升,还要和洗衣液分开用。   李女士看着手机里的提醒,摸了摸小宇的头:“以后妈妈一定小心。”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孩子身上,他笑着举起手里的拼图:“妈妈,拼好啦!”   信息来源:《六岁孩子穿着用消毒液洗的衣服后,皮肤受损,医生:症状或将持续一个月。 》AHTV第一时间

0 阅读:0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