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不少城市的街头都出现了个稀罕事儿——原本三块钱一串的糖葫芦,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奶皮子糖葫芦”,价格直接飙到20元、40元,最贵的榴莲口味甚至卖到58元一串。济南宽厚里的小吃街上,有摊位前队伍排了上百米,店主忙得满头大汗,一天能卖两三百串。这股“奶皮子糖葫芦风”从内蒙古包头刮起,一路火到哈尔滨、上海,连岭南地区都有人专门找代购,这价格到底值不值? 要说这糖葫芦为啥能卖这么贵,得先从它的“混搭”说起。传统糖葫芦就是山楂裹糖壳,现在商家在山楂中间夹了内蒙古的奶皮子,再淋上冷萃酸奶。咬一口,先是糖壳的脆,接着是奶皮子的绵密奶香,最后是山楂的酸甜,三重口感在嘴里炸开。有消费者说:“以前吃糖葫芦觉得齁甜,现在加了奶皮子和酸奶,酸甜平衡得刚刚好。”更夸张的是,上海有摊位推出了“奶皮子糖葫芦Ultra”,把糖葫芦拍扁后裹上更厚的奶皮子,卖到40元一串,照样有人排队买。 不过这价格一涨,争议也跟着来了。有人觉得“不就是糖葫芦吗?凭什么卖这么贵?”但商家也有自己的算盘。以济南的李记糖葫芦店为例,他们用的山楂主要来自河北和山东本地,虽然这几年山楂价格从每斤5元涨到8-9元,但山东货源充足,就算外地涨价也能及时调货。而奶皮子的制作更讲究——7斤鲜牛奶才能熬出1斤奶皮子,光是原料成本就比普通糖葫芦高不少。再加上冷萃酸奶、草莓、晴王葡萄这些“高端配料”,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但更关键的是,这股“奶皮子糖葫芦热”背后,藏着消费者对新鲜感的追求。以前糖葫芦是冬季限定小吃,现在通过混搭奶皮子、酸奶,甚至榴莲这种“网红水果”,硬是把季节性产品做成了全年爆款。北京全素斋的研发团队为了调出最佳口感,做了300多次试验,最终确定每串糖葫芦要裹1.2张奶皮子,糖壳厚度控制在0.3毫米,这样在-18℃冷冻环境下还能保持酥脆。这种技术突破让产品保质期从24小时延长到72小时,冷链运输也不怕坏,自然能卖到全国各地。 不过话说回来,这股风能刮多久还得打个问号。有消费者吐槽:“40元一串的糖葫芦,吃起来是挺新奇,但不会经常买。”也有商家担心,如果大家都跟风涨价,最后可能会“捧杀”这个新兴品类。毕竟,糖葫芦的根还是扎在“平民小吃”的土壤里,价格太高,难免让人觉得“不接地气”。 其实仔细想想,这股“奶皮子糖葫芦热”和当年奶茶从3元涨到30元挺像的——都是通过混搭、创新,把传统小吃变成“网红单品”。但奶茶能火这么多年,靠的是不断推出新口味、新玩法。奶皮子糖葫芦要想从“爆款”变成“经典”,或许也得在品质和创新上多下功夫。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40元一串的奶皮子糖葫芦贵吗?如果遇到这种“混搭版”糖葫芦,你会愿意尝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事件来源:梨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