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央视那个《对话》,有个交大的教授,几句话给我说得后背发凉。 他说,安卓、

文山史纪 2025-10-29 00:20:36

昨天看央视那个《对话》,有个交大的教授,几句话给我说得后背发凉。 他说,安卓、iOS,都是人美国公司的。万一哪天山姆大叔不高兴了,一声令下,人家就得按人家的法律办。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华为、大疆被轮番制裁的例子就在那摆着。 安卓是美国谷歌公司的,iOS是美国苹果公司的,这两家企业都得遵守美国的法律,一旦美国政府出于某种考虑下了限制指令,它们确实没有太多选择。这种风险不是凭空想的,华为和大疆被制裁的经历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咱们顺着这个逻辑慢慢说清楚。 先说说安卓和iOS这两个系统。可能有人觉得安卓好像谁都能用,不像苹果那么封闭,但它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权限还是在谷歌手里。 美国有个《出口管制条例》,里面列了所谓的“实体清单”,只要企业被放进这个名单,没有美国政府批准,美国公司就不能跟它做技术交易,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算在内。苹果的iOS系统更不用说,从头到尾都是苹果自己把控,从系统更新到应用商店,完全是苹果说了算,而苹果作为美国企业,必须听美国政府的指令。 之前澳大利亚法院判过苹果和谷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这也能看出来这两家公司在系统和应用商店上的控制权有多强,这种强控制意味着一旦有政策变动,影响会很快传导过来。 再看华为的例子,这事很多人都有印象。2019年5月,美国把华为放进了“实体清单”,谷歌马上就停了和华为的部分合作,华为手机一下子就没法更新安卓系统了,海外市场的手机连谷歌的服务都用不了,比如地图、应用商店这些常用的功能都受影响,直接导致华为海外手机销量大跌,损失超过百亿美元。 后来美国制裁还加码,不光是系统,连芯片都不让给华为生产,华为当时库存的麒麟芯片都成了宝贝,最后没办法还把荣耀品牌卖了出去。 华为早就想到过这种风险,多年前就开始搞“备胎”计划,海思芯片就是这么来的,2019年制裁刚下来,海思总裁就说那些备胎要“转正”了,但就算这样,操作系统这块还是被逼到了绝境,这才加急推出了鸿蒙系统。 鸿蒙系统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卡脖子”才搞出来的,2019年8月第一次公开,华为希望2024年能把国内手机上常用的5000个应用都迁移到鸿蒙上,真正建成第三个移动操作系统生态。 现在鸿蒙已经能支持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这些多种设备,还能让不同设备快速连接,比如手机碰一下微波炉就能控制,这都是为了摆脱对安卓的依赖。但建系统容易,建生态难,得有大量开发者愿意做适配鸿蒙的应用,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事,好在现在一直在推进。 大疆的情况也类似,作为无人机行业的龙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德州仪器、英特尔这些美国公司的核心芯片就断供了,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差点受影响。 不过大疆反应快,马上和中芯国际合作搞出了自己的“灵眸”芯片,还在深圳建了1小时供应链圈,电机、桨叶这些基础部件90%都能在本地买到,另外在马来西亚也建了备份基地,避免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便这样,北美市场的关税和限制还是让大疆不得不开拓南美、中东这些新市场,2023年极飞科技在巴西的营收都涨了217%,这都是被制裁逼出来的转型。 可能有人会问,美国自己不也在查谷歌垄断吗?确实,2020年以来美国司法部联合多个州起诉谷歌非法垄断搜索市场,去年法院也裁定谷歌垄断,今年还禁止谷歌签独家搜索合约,但这些都是美国内部的反垄断,不影响谷歌在国际上跟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 而且美国对科技的管控还在收紧,最近甚至打算把一些公开的开源项目都纳入出口审查,只要里面有隐含的加密功能,给中国用就得审查,这意味着就算是开源的技术,以后也可能被卡脖子。 咱们现在的情况是,不管是手机还是服务器,操作系统依赖美国的比例还很高,桌面端Windows加移动端安卓占了92%,金融、运营商的服务器里美国系统也占60%以上。 一旦真的被断供,不光是手机用不了新功能,连安全补丁都没法更,设备很容易出问题。但也不用太慌,这些年咱们一直在补短板,除了华为鸿蒙,开源鸿蒙项目还有阿里、腾讯这些企业一起参与,大家合力建自己的生态。芯片方面,中芯国际的工艺也在进步,大疆已经能用国产芯片替代美国的了。 说到底,交大教授说的“后背发凉”,不是吓唬人,是提醒咱们得早点准备,不能把鸡蛋都放在别人的篮子里。 华为和大疆的经历告诉我们,被制裁确实会吃苦头,但只要肯下功夫搞自主创新,慢慢也能找到出路。 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在往科技自立的方向走,虽然过程不容易,但只有这样,以后才不会被别人一句话就卡住脖子。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