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持带娃冲竞赛:不图加分,这3个“反常识”成长才是真宝藏 上周,我带着儿子去参

小郎视频 2025-10-29 23:00:45

我坚持带娃冲竞赛:不图加分,这3个“反常识”成长才是真宝藏 上周,我带着儿子去参加数学竞赛。候场时,听到一位妈妈在抱怨:“花了三个月报班刷题,要是还拿不到奖,这时间和精力可就全白费了!”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们常常把竞赛和“拿名次、赚加分”划等号,却忽视了赛场之外,藏着比奖状更宝贵的成长馈赠。作为陪孩子经历过3次竞赛的妈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竞赛并非“军备竞赛”,而是孩子成长的“迷你社会课”。 第一个收获,是让孩子学会“输得起”。儿子第一次参加英语演讲竞赛时,由于紧张忘词,在台上哭着跑了下来。那晚,他躲在房间里说“再也不比赛了”,我没有劝他“下次加油”,而是和他一起回看比赛视频:“你瞧,你开场的自我介绍特别自信,只是中间卡壳了,这很正常。” 后来他第二次参赛,虽未进入决赛,却主动说:“妈妈,我这次比上次多讲了30秒,下次我想把故事改短些。”相较于“赢”的喜悦,这种从“怕输”到“敢面对输”的转变,才是孩子未来抗挫折能力的根基。毕竟人生没有永远的冠军,却有永远的挑战者。 第二个收获,是教会孩子“看见别人的好”。儿子参加科技发明竞赛时,曾因自己的作品不如别人精致而闹脾气:“他就是爸爸帮他做的!”我带他去看获奖作品展示墙,指着上面的细节说:“你看这个小轮子,他用瓶盖改造,还加了防滑纹,这个想法多聪明啊!” 渐渐地,他开始主动和对手交流:“你的机器人为什么转弯这么灵活?”在竞赛中,孩子会明白“山外有山”,但这种认知并非打击,而是让他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承认别人的优秀,才能让自己更出色。 第三个收获,是让孩子找到“内驱力”。不少家长担心竞赛会让孩子厌学,其实关键在于引导方式。儿子起初对编程没兴趣,是因为我强迫他学;后来带他参加编程竞赛,他为了实现“让机器人帮奶奶拿东西”的想法,主动查资料、问老师,甚至放弃了周末玩游戏的时间。 当孩子为了“我想做到”而努力,而非“爸妈要我做到”,这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比任何奖励都更能支撑他走得长远。竞赛就像一个“目标触发器”,让孩子在挑战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当然,我不赞成盲目跟风报竞赛——如果孩子明确抵触,强迫只会适得其反;如果只是为了“简历好看”,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功利。真正有意义的竞赛,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会努力的价值,在输赢中学会成长的智慧。 就像儿子现在常说的:“妈妈,下次竞赛我不一定能拿奖,但我想再试试。”听到这话,我知道,那些在赛场上流过的汗、犯过的错、收获的掌声与遗憾,都已成为他心中最珍贵的“成长勋章”。 毕竟,我们养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成为“竞赛冠军”,而是为了让他拥有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欣赏世界的眼光,以及为热爱全力以赴的决心——而这些,恰恰是竞赛能带给孩子的,比奖状更重要的礼物。

0 阅读:2
小郎视频

小郎视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