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最近干了两件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儿! 一个是直接卡死了我国驻伦敦新使馆的项目审批,另一个是无视现实地要求我国别再买俄罗斯石油。 这两件事搅得舆论场里一阵翻腾,身在异国的华人、留学生甚至英国本地人都开始热议,到底英国这是在想什么? 其实早在好几年前,我国大使馆就在伦敦市中心的皇家造币厂附近搞定了一块地,准备建设新馆。 说白了,这本就是各国外交往来里头的常规操作。 国际社会都承认,驻外使馆是主权国家之间交流的桥梁,修个新馆本来天经地义。 可谁想到,英国方面一拖再拖,理由五花八门:什么“社区反对”、什么“安全顾虑”……到头来,就是不批。 斯塔默刚上台,外界都以为他会比前任更务实,结果他直接把话挑明了:压力再大也不批。这个态度摆出来,真让人有点看不懂。 换个角度想,英国人到底怕啥? 其实说穿了,最近几年英国社会对我国的态度越来越敏感。 以前大家还想着怎么和我国做生意,现在风向变了,什么都能扯到“安全”头上。 就连修个大使馆,也能被某些政客当成“国家安全”的风险。 这种气氛下,斯塔默政府不敢轻易让步,担心被媒体和反对党抓住话柄。 国际规则写得明明白白,驻在国必须保障使馆正常运行。 英国这样一拖再拖,表面上是“慎重”,其实就是怕国内有声音说他们“对我国太软”。 说白了,这就是把正常的事情政治化了。 再说说那个俄罗斯石油的事。 2025年,世界格局复杂得很。 美国总统又换成了特朗普,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依旧紧张,能源问题成了国际舞台的“主旋律”。 英国这会儿突然要求我国别再买俄罗斯石油,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什么“削弱俄罗斯收入”,但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想让我国配合他们搞对俄的压力战。 可问题是,买卖石油是市场行为,谁也没资格对谁说三道四。 尤其是在国际社会没有达成一致制裁的情况下,英国这种要求纯属多管闲事。 两件事加起来,其实都反映了英国当下对我国的复杂心态。 既希望维持和我国的经济合作,又不敢在政治层面表态“友好”,怕被国内舆论和盟友指责“软弱”。 最新这波操作,其实就是想一边稳住内部情绪,一边在国际上刷存在感。 可惜,这种左右摇摆的政策,最后只会让中英关系更加尴尬。 从我国的角度看,维护正当权益是底线。 无论是使馆新馆审批,还是正常的对俄贸易,都是国际规则赋予的权利。 我国多次通过正式渠道表达立场,要求英国尊重国际义务。 这种态度很坦荡,不搞小动作,也不走极端。 长期看,中英关系要想真正好起来,还是得多些务实、少些噱头。 总之,这场英国政坛的大瓜,核心就是一个“信任”问题。 英国想要和我国继续合作,就得拿出点诚意来。 否则,再多的“表态”也只是口头上的热闹。 世界变化快,谁都不想看见机会被无谓的争端耽误。 希望未来中英关系能少点摩擦、多点理解,毕竟合作才是正道。 参考:涉及中国使馆新馆舍项目,英首相放话:不会被吓倒——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