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身体有3种“毒”,把毒排尽了,抽动才会不反复! 抽动症容易反复——

灵松谈育儿 2025-10-31 08:54:43

抽动症孩子,身体有3种 “毒”,把毒排尽了,抽动才会不反复! 抽动症容易反复——明明好了一阵,又突然眨眼、耸肩、清嗓子,像打游击战一样难以根治。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治疗时没把体内的病根清除干净,留了隐患,导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类病根在中医看来,可归为3种——湿毒、气毒、食毒。像拦路虎一样阻碍气血运行、扰乱脏腑功能。只有把它们彻底排净,孩子的抽动症状才能好得干净、不再反复。 大家可以对照下面的内容,自查孩子体内是否藏着这3种毒: 1. 湿毒 孩子脾胃功能娇嫩,若饮食不当(如吃太多甜、凉、油腻食物),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无法正常排出,堆积在体内形成痰湿。痰湿属于有形之邪,会随着气血流动窜到全身:窜到咽喉,就会让孩子频繁清嗓子;窜到经络,会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不自主抽动;更会扰乱心神,影响神经系统稳定,让抽动症状反复难消。 典型表现:频繁清嗓子、咳痰;肢体抽动幅度较小,但多呈持续性,比如频繁眨眼、挤眉、吸鼻子;形体偏胖,舌苔厚腻(白腻或黄腻),大便黏腻不爽,容易粘在马桶上冲不干净;常感身体困重、没精神,不爱活动。  调理思路:健脾祛湿,化痰通络,常用茯苓、苍术、陈皮、石菖蒲等。当体内痰湿逐步排出,气血运行通畅,抽动症状自然会偃旗息鼓。 2. 气毒 孩子也会有情绪压力——比如学业紧张、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氛围不和谐等,这些都会导致肝气不舒。中医讲肝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气机,若肝气郁结,气机就会像堵车一样停滞不畅,进而化火、生风。 肝风内动是抽动症的核心诱因之一:肝风窜到头部,会导致眨眼、摇头;窜到四肢,会引发耸肩、甩手、踢腿;情绪激动时,肝气更旺,风势更猛,抽动症状也会随之加重。 典型表现:抽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明显加重;性情急躁易怒,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哭闹;经常胸闷、叹气;睡眠质量差,多梦、入睡困难。 调理思路:疏肝理气,平肝息风,常用柴胡、白芍、天麻、钩藤等。通过调理气机、平息肝风,让肝脏功能恢复正常,抽动发作就能得到有效抑制。 3. 食毒 让孩子吃太多肉、油炸、甜食,这些都会导致积食。孩子脾胃消化能力有限,积食在体内无法及时排空,就会像垃圾堆积一样发酵生热,形成食毒。 食热上扰心神,会让孩子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下伤脾胃,会进一步削弱运化功能,形成“积食→生热→加重脾胃虚弱”的恶性循环;同时,食热还会催生内热风动,诱发或加重抽动。 典型表现:抽动的同时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口臭、腹胀、便秘或腹泻;舌苔厚腻,或黄腻,口腔里有酸腐味;食欲不振、挑食厌食,正餐吃不下,却总想吃零食、甜食;手足心热,晚上睡觉不安稳翻来覆去。 调理思路:消食导滞,清热息风,常用神曲、炒山楂、连翘等。通过消除食积、清解热邪,从源头上减少抽动的诱因,同时减轻脾胃负担,让身体恢复清爽。 中医调理抽动症,讲究辨证论治——这3种毒很少单独存在,比如湿毒重的孩子可能同时有食积,肝气不舒的孩子也可能滋生痰湿。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判断孩子体内哪种毒为主、是否兼杂,再灵活配伍药材,精准调理。 不要小看中医这几味药,只要辨证精准,用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就能帮孩子一步步排出毒素、恢复脏腑平衡。如果孩子抽动好几年还是不见好,不妨试试用中医的方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0 阅读:3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