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5万亿市值背后:是科技奇迹还是泡沫幻影? 【英伟达就是在制造人工智能泡沫】 英伟达的市值过5万亿美元,我看到很多韭菜们在狂欢,这并不奇怪,很多人吸毒他也会觉得很兴奋,韭菜们一辈子的钱,为什么最后被卷走了,就是这样被卷走的。 我认为2025年英伟达要出大问题,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现在回头看,事情的发展就是按照我的观察,只是我低估了搞金融的无耻,没有从金融操作去看问题。当然我永远不会从金融操作去看问题,我不会成为这种无耻的一个部分。 5万亿美元市值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德国或英国股市的总市值,比30个中国银行的市值加起来还要多。这样的体量,早已超出普通科技公司的范畴,更像被资本吹起的巨型气球。 英伟达的股价涨得有多疯狂?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仅用了113天,今年累计涨幅已达54%。十年前它的市值才100多亿美元,如今翻了300倍,这样的增速远超产业正常发展节奏。 不少散户跟着狂欢,把养老钱、看病钱都投了进去。他们只看到股价飙升,却没细想:一家卖芯片的公司,凭什么撑起比老牌发达国家股市还高的市值? 说英伟达制造AI泡沫并非空穴来风。它的营收虽在增长,2025财年第三季度达350.8亿美元,但市值增速远超过营收增速,这种背离正是泡沫的典型特征。 金融资本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美联储降息后,大量资金涌入科技股,英伟达成了资本炒作的“明星”。资本只讲短期利益,从不会提醒散户泡沫破裂的风险。 中国市场是英伟达的“大金矿”,2025财年第三季度在华收入达5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0%至30%。但这片市场正在变天,本土芯片企业崛起已形成竞争压力。 美国的技术制裁也藏着隐患。为了规避限制,英伟达不得不修改芯片设计,但这既增加成本,又可能影响性能。政策的不确定性,随时可能给它的营收蒙上阴影。 历史总有相似之处。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科技公司也曾被炒到天价,最后无数散户血本无归。如今的英伟达,正走着相似的老路,只是包装上了AI的外衣。 所谓的“AI革命”还没完全落地。很多企业买AI芯片只是跟风,实际应用场景有限,一旦市场需求降温,英伟达的芯片库存就会积压,营收必然下滑。 那些骂“金融无耻”的观点,有几分道理却不够全面。投资本应是理性行为,散户盲目跟风狂欢,把投机当投资,才给了资本收割的机会。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该警惕的就是“造神运动”。资本把英伟达塑造成AI时代的“救世主”,本质是为了拉高股价后套现离场,最后买单的还是散户。 2025年的英伟达确实面临多重考验。市场竞争加剧、政策风险难测、需求可能降温,这些问题叠加,足以让被高估的市值回归理性。 投资的本质是看价值,不是追热点。5万亿美元的市值,早已透支了英伟达未来多年的增长空间,再跟着狂欢,只会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