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斗英雄到修理工:孙玉国在珍宝岛雪地里的无声敬礼

悠然话史 2025-10-31 14:41:29

1982年,孙玉国转业后,因为犯过一个“错误”,只按照团级干部转业,却没想他,转业后,他自愿当一个修理工!   2002 年珍宝岛的雪地里,孙玉国的手在纪念碑上反复摩挲,指腹蹭过战友的名字。   他想起 1988 年的冬天,自己蹲在 3301 厂的车间里,啃着泡面改生产图纸的模样。   没人能把眼前这个白发老人,和当年 33 岁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英雄,还有后来救厂的副厂长联系起来。   从战场到工厂,从将军到 “推销员”,他这辈子的贡献,藏在每一个踏实干事的日子里。   离开珍宝岛时,他对着纪念碑敬了个军礼,心里默念:“战友们,我没给你们丢脸。” 1988 年,孙玉国刚到 3301 厂,就被眼前的景象难住了。   车间里机器蒙着灰,工人三三两两坐着叹气,厂长递来的账本上,赤字写了满满一页。   “工资都欠了三个月,再没订单,厂子就得散。” 厂长的话让他心里发沉。   他没犹豫,第二天就带着技术员去外地跑业务,包里装着馒头和咸菜,住最便宜的旅馆。   有次为了谈一个军械维修订单,他在对方单位门口等了三天,冻得咳嗽也没走 —— 这是厂子的救命单。   最终,他凭着当年在珍宝岛的韧劲,拿下了这笔订单,还顺带签下两个长期合作协议。   回厂后,他没歇着,又带头搞技术革新。   车间里的老旧机床精度不够,他就和老工人一起画图,把手工操作改成半自动,效率提了一倍。   以前生产一件军械零件要两天,革新后半天就能完成,还减少了材料浪费。   年底结算时,厂子不仅补发了工资,还给工人发了奖金,大家都说:“是孙厂长救了咱厂。”没人知道,这个能改机床、跑业务的副厂长,曾在珍宝岛创造过战斗奇迹。   1969 年 3 月 15 日,苏军的坦克把珍宝岛的冻土压得咯吱响,炮弹在身边炸开。   孙玉国趴在雪地里,看着战友的钢盔被弹片击穿,咬着牙喊:“用手榴弹炸履带!” 他自己抱着炸药包,趁坦克转弯的间隙冲上去,把炸药包塞进履带里,转身就滚。   “轰隆” 一声,坦克停了,他的棉衣被火星烧了个洞,却顾不上拍,又去帮其他战友。   那一战,他们不仅守住了珍宝岛,还缴获了苏军的先进坦克,为部队研究敌军装备提供了关键样本。   1982 年刚转业到七四四六厂时,他也用实干赢得了工人的认可。   当时厂里有台进口机床坏了,修了半个月也没好,外国专家开口就要十万维修费。   孙玉国不服气,抱着机床说明书研究了三天三夜,还去图书馆查资料。   他发现是机床的齿轮咬合错位,就和老工人一起,手工打磨齿轮,调整位置。   花了两天时间,机床终于转了,省下的十万块,他建议给车间添了新设备。   不仅如此,他还帮厂里 18 户老工人解决了户口问题,让孩子能顺利上学,工人都把他当亲人。   后来调去军区经贸局搞对俄贸易,他又成了 “拓荒者”。   当时对俄贸易刚起步,没人懂行情,他就跟着翻译去俄罗斯的工厂、市场跑。   语言不通,他就靠手势比划;怕被骗,他就仔细核对每一份合同,连标点都不放过。   他把中国的机床、农机卖到俄罗斯,又把俄罗斯的优质木材、钢材引进来,第一年就为国家创汇两百万美元。   后来他创办的金城集团,发展成涵盖机械、贸易、物流的大企业,为上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1998 年退休后,他也没闲着,常去厂里给年轻技术员讲技术,给孩子们讲珍宝岛的故事。   有人请他去做演讲,给高额报酬,他却拒绝:“我不是来卖名气的,是来传精神的。”他的退休金不多,却常捐给贫困学生,还资助了几个退伍老兵的生活。   2002 年重访珍宝岛后,他还牵头整理了珍宝岛战斗的史料,为纪念馆提供了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   如今的孙玉国,虽然年事已高,却依旧保持着早起的习惯,每天都会看军事新闻。   他很少跟人提自己的贡献,只是在翻看老照片时,会跟家人说:“当年要是再细心点,还能多帮点战友。”   从珍宝岛的战斗英雄,到工厂的救厂厂长,再到外贸领域的开拓者,他这一辈子,没靠名气享福,只靠实干做事。   那些他改进的机床、救活的工厂、创造的外汇,还有他传递的实干精神,都是他留给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贡献。   而他自己,只是觉得:“我这辈子,没白活,对得起穿军装的日子,对得起工人的信任。”   主要信源:(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珍宝岛战斗英雄“孙玉国的最终结局)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