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会晤结束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0月31日晚写道:我与中方会面,强调了直接坦诚

薛彤作琴 2025-11-01 14:32:39

中日会晤结束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0月31日晚写道:我与中方会面,强调了直接坦诚对话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存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意见分歧,中方表达了各种关切,并探讨了合作的可能性。 她还提到中方表达了各种关切,双方也聊了合作的可能,最后明确表示要继续和中方深入对话,核心围绕日本国民安全和地区和平,这番表态看似平和,却藏着中日近期互动里不少值得琢磨的细节。 先说说这场会晤的背景,其实早有铺垫,之前中日在东海海域、半导体产业、历史认知等问题上一直有分歧,比如日本今年上半年在琉球群岛附近增加自卫队部署,还和美国搞联合军演,中方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关切;半导体领域,日本跟着美国对华实施设备出口限制,导致两国相关产业合作受阻。 但另一方面,双方在经贸、环保、防灾减灾这些领域又有不少共同利益 ——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 年前三季度两国贸易额虽然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 2800 亿美元以上,日本的汽车、电子零部件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不低,中国的稀土、新能源产品也是日本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这种 “有分歧也有合作” 的状态,正是高市早苗说 “直接坦诚对话重要” 的现实原因。 会晤中中方提到的 “各种关切”,其实指向很明确。据参与会晤的知情人士透露,中方重点就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问题表达了立场 —— 虽然日本声称排海 “安全无害”,但中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中国沿海部分海域检测到的氚浓度虽在安全标准内,但渔民对海产品出口的担忧明显增加,今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数量同比下降了 35%。 中方希望日本能停止排海,改用更安全的处理方式,还提出建立中日联合监测机制,让数据更透明。另外,中方也对日本近期强化与美国军事同盟、在地区搞 “小圈子” 的做法表达了担忧,强调这种行为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不符合双方追求和平稳定的共同目标。 而高市早苗提到的 “日本国民安全”,背后其实有多重考量。一方面,日本国内对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很高 —— 日本 70% 以上的能源依赖进口,其中原油大部分来自中东,而中国在中东地区有不少能源合作项目,日本希望通过和中方沟通,间接保障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食品安全方面,日本民众对核污染水排海后的海产品安全心存顾虑,高市早苗政府需要通过与中方对话,缓解国内民众的焦虑,同时也想推动中国放宽对日本部分食品的进口限制。 另一方面,日本对 “地区和平” 的关注,也和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台海局势有关,日本担心这些地区的紧张会波及自身,所以希望和中方保持沟通,避免局势失控。 双方探讨的 “合作可能性”,也不是空泛的表态,而是有具体领域的指向。比如在环保领域,中日已经就碳捕捉、新能源技术合作开展过前期磋商,日本有先进的光伏电池制造技术,中国在风电、储能领域有规模优势,双方计划在 2025 年启动 “绿色能源联合研发项目”,重点攻克海上风电并网、氢能储运等技术难题。 在经贸领域,双方同意重启 “中日韩自贸协定” 谈判,之前因为三国在关税、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一度停滞,这次会晤后,三方有望在 2025 年初举行新一轮会谈,争取在农产品、电子产品关税减免上取得突破。 另外,防灾减灾也是合作重点 ——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中国在地震预警、灾后重建方面有丰富经验,双方计划建立 “东亚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换地震、台风等灾害数据,提高区域应对能力。 高市早苗说 “要继续深入对话”,其实也反映了日本政府的现实需求。目前日本经济面临通缩压力,2024 年第三季度 GDP 环比下降 0.3%,内需不足、出口下滑是主要问题,而中国市场是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助力,通过对话缓解分歧、扩大合作,能为日本企业争取更多机会。 同时,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日本也清楚,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与中国保持稳定的沟通渠道,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保障自身安全都很重要。 从这次会晤和高市早苗的表态来看,中日关系正处于 “分歧与合作并存” 的关键阶段。双方都意识到,回避分歧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 “直接坦诚对话”,才能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找到合作的契合点。 未来无论是核污染水排海、军事安全这些分歧点,还是环保、经贸这些合作点,都需要更多具体的沟通和行动来推进。毕竟对中日两个东亚大国来说,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关乎两国国民的利益,也对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信息来源:中国外交部官网(中日会晤相关新闻发布会实录)

0 阅读:51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