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一个部落,实则不然,它其实是一个中亚地区的庞大帝国,他与清朝的恩怨素来已久。 时至乾隆上位,他面对的就是这个与清朝缠斗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庞然大物。 1756 年冬,北京紫禁城的密令快马送向西北清军大营。 “准噶尔成年男丁尽诛,妇女儿童赏予各部。” 乾隆的朱批,让信纸都透着寒意。 此时准噶尔草原上,牧民正等着清军送救济粮,不知死亡已在眼前。 这道密令的源头,要从百年前的恩怨说起。 明末清初,准噶尔部在西域崛起,不是松散部落,早有汗国雏形。 1644 年噶尔丹出生,继承首领后靠战争统一蒙古诸部,地盘扩到新疆、青海、中亚。 他引沙俄火绳枪、建管理体系,30 万大军成中亚劲旅,还与沙俄互派 17 次使团。 1690 年,3 万准军东进至乌兰布通,距北京仅 700 里,康熙不得不亲征。 康熙凑 10 万兵、2000 门炮,分两路迎击,虽击退噶尔丹却未灭其主力。 1696 年昭莫多之战,清军以驼城战术围堵,噶尔丹只剩几百人逃亡。 次年,53 岁的噶尔丹服毒自尽,准噶尔首次降清,可隐患未除。 雍正继位后,准噶尔在噶尔丹策零统治下复起,1731 年和通泊设伏杀清军 1.5 万。 这是清朝入关后最大败仗,直到 1735 年双方以杭爱山为界停战,拉锯数十年。 1735 年乾隆上位,接手的是两代君主未解决的 “准噶尔难题”。 此时清朝已为此战投入 50 万兵力、1.2 亿两白银,相当于全国三年财政。 1745 年准噶尔遭瘟疫,人口兵力减半,噶尔丹策零死后继承人又内讧。 乾隆瞅准时机,1755 年派 5 万兵,以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为向导,分两路取伊犁。 100 天就拿下伊犁、俘获达瓦齐,乾隆本想 “分而治之”,拆准噶尔为几部。 可阿睦尔撒纳不满足 —— 他 1722 年出生,本是为争汗位投清,盼着独占准噶尔。 见乾隆要拆分部落,他觉得是削弱自己,1756 年突袭伊犁清营,杀 500 多清兵。 还自立为 “总汗”,公开反清。这一下,彻底耗尽了乾隆的耐心。 康熙、雍正两代招抚多次,准噶尔降后复叛,乾隆认定 “唯有尽诛才能永绝后患”。 于是密令下达,清军从 “招抚” 变 “清剿”,草原上的悲剧开始了。 雅尔哈善率军到额尔德尼,以 “发粮” 为饵,聚拢 1700 多户准人后全部斩杀。 兆惠在博罗塔拉河,连投降的准噶尔男丁都没放过,刀光映红了河水。 清军翻雪山、屯田断粮,本就遭瘟疫的准噶尔彻底崩溃。 1757 年格登山决战,准军主力尽灭,人口从 500 万剩不到 20 万,多是妇孺。 准噶尔的语言、习俗渐渐消失,存在百年的汗国彻底覆灭。 消息传到欧洲,传教士刘松龄在信中描述清军的残忍,颠覆了欧洲对清朝的认知。 此前伏尔泰等学者盛赞清朝为 “理想君主国”,此事后,欧洲看法陡变。 沙俄更慌 —— 准噶尔本是它牵制清朝的缓冲国,如今缓冲没了,清军可能到巴尔喀什湖。 沙俄急忙抢占哈萨克,还收留了逃亡的阿睦尔撒纳,想留作筹码。 可乾隆以 “断绝贸易” 相逼,沙俄只好交出阿睦尔撒纳的尸体,从此视清朝为中亚对手。 准噶尔灭亡后,清朝版图从 400 万平方公里扩到 1300 万,设伊犁将军管新疆。 彼时欧洲陷入七年战争消耗,清朝却四年解决三代边患,成 18 世纪亚洲内陆强国。 乾隆 1799 年在北京病逝时,西北边境已稳定数十年,新疆成清朝固有领土。 达瓦齐被封亲王,定居北京安度晚年;阿睦尔撒纳早于 1757 年在哈萨克染病身亡,年仅 35 岁。 这场灭族虽让乾隆背上争议,却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疆域基础,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 —— 只是代价太过沉重,成了历史长河中无法磨灭的印记。 主要信源:(凤凰网——收复新疆:消灭盘踞北疆消灭准噶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