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终于换“打法”了。过去,民进党喊“抗中保台”,蓝营就吓得赶紧解释“不是亲中

沈言论世界 2025-11-04 12:58:42

国民党终于换“打法”了。过去,民进党喊“抗中保台”,蓝营就吓得赶紧解释“不是亲中”。郑丽文上台,彻底撕了这套旧剧本:她直接把“电价上涨”和“青年低薪”的账单,甩在了赖清德脸上。   过去十年,民进党在“抗中保台”话术上驾轻就熟,哪怕是电价问题、疫苗问题、治安问题,只要蓝营开口批评,绿营总能迅速转向“你是不是亲中”这张王牌,硬是把任何议题都拉回到“意识形态”的战场。   而蓝营面对这套打法,往往显得手足无措,马英九时期的“九二共识”,朱立伦的“和平保台”,侯友宜的“模糊安全论”,无一不是在这个牌桌上被动应对。   话说回来,民进党的那张“抗中保台”牌本身并不新鲜,但能屡屡奏效,靠的就是蓝营一直不敢“换桌子”。   直到郑丽文站上话筒,她把那张桌子掀了。不是再解释“我们不是亲中”,也不是继续兜售“和平统一”的陈词滥调,而是直接把民进党过去几年执政的经济账单摆上台面。   电价年年涨、青年薪资原地踏步、房价高不可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这些实实在在的痛点,民进党却总用“民主价值”来打马虎眼。   郑丽文没有再去踩那个“统一独立”的陷阱,而是选择站在年轻人和基层民众的角度,把国家治理的现实问题一一拆解。   她的这一招,不只是战术上的变化,更是战略上的重构。长期以来,国民党在选战中总是处于“解释”状态,这种态度直接导致它不断丧失议题主导权。   而郑丽文则是少数选择主动出击的蓝营政治人物之一,她的语言直接、情绪饱满,哪怕有时显得锋利,也比那种冷冰冰的陈词滥调要来得真诚得多。   她敢于指出,赖清德政府的能源政策不但没有带来转型红利,反而让民生用电成本节节攀升;她也不再回避民进党政府在青年就业政策上的空转,让一整代年轻人陷入低薪长期化的泥淖。   从策略层面看,郑丽文的打法其实是一种“本土社会议题优先论”。她不再用“亲美”或“亲中”来给国民党贴标签,而是用“谁能解决问题”来抢占话语权。   这种做法既切中了台湾社会当前的焦虑,也打破了长期以来蓝营在两岸议题上的束缚感。   这种转变,并非只是个人风格的变化,而是反映出国民党内部某种程度的焦虑:如果再不转型,就只能继续在民进党设置的议题中被动挨打。                       郑丽文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是台湾政治生态的一种修正。她用一种新的方式提醒人们,政治不应该只是意识形态的较量,更应该是民众议题的回应。   电价和低薪的问题,就是活生生的现实,而她的做法,是把这些现实搬上政治舞台,不再让它们被“台海安全”这些宏大叙事所掩盖。   国民党是否真的“换打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郑丽文的这种打法,至少打破了原本那种“民进党喊口号,国民党被动解释”的局面。   她没有选择围绕“统一”与“独立”纠缠,而是从人民生活出发,把选战的重心重新拉回地面。这也许不是一场彻底的转型,但至少,是一次有勇气的尝试。   长期以来,蓝营在台湾政治中始终游走在“身份焦虑”与“政策真空”之间,而郑丽文的崛起,或许说明了一点:真正能赢得民心的,不是喊得更响的口号,而是能替人把账算清的那位。   如果国民党真的想要重整旗鼓,就必须从这种“问题导向”的打法中学到更多,而不是继续沉溺于过去那种“解释式政治”。   在选战日趋社群化、议题快速更迭的今天,谁能把选民的痛点讲清楚,谁就掌握了议程的主动权。   而郑丽文,正在用她那一套“直球对决”的方式,把蓝营重新拉回这个战场。至少目前,看起来有效。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