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访谈中抛出重磅预判: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将形成“5强争霸”格局,其余品牌都将沦为“Others”。这一断言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汽车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竞争白热化”现状的深刻洞察,更与华为余承东“主流玩家不超5家”、比亚迪王传福“淘汰赛窗口期仅3-5年”的判断形成行业共识。 “五强”席位的争夺,本质是三重核心能力的终极较量。首先是技术护城河,何小鹏强调AI智驾与芯片自研是决胜关键,小鹏已投入研发算力提升3-7倍的图灵AI芯片,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明确的2030年固态电池小规模应用节点,将成为技术洗牌的重要分水岭。其次是规模门槛,年销量300万辆被视为“存活入场券”,目前仅比亚迪等极少数企业接近这一目标,多数品牌仍面临巨大规模压力。最后是全球化能力,何小鹏提出海外销量需占比50%以上才能分摊研发成本,上汽连续8年出口第一、奇瑞海外用户超550万的布局,印证了全球化的核心价值。 从当前格局看,“五强”候选阵营已初现轮廓。比亚迪以28.8%的市场份额稳居头部,垂直整合能力与规模优势显著;吉利、长安、奇瑞等传统巨头凭借“油电共进”战略快速转型,奇瑞“瑶光超级技术货架”涵盖400多项技术,吉利3月销量同比暴涨165.3%;新势力中,理想稳居销量前十,小鹏凭借270.9%的同比增幅实现逆袭,而被何小鹏看好的小米,正以生态协同优势入局分羹;上汽则依托海外战略3.0构建全球产业链,成为全球化赛道的有力竞争者。值得注意的是,何小鹏预判席位中或包含海外品牌,特斯拉等巨头虽面临挑战,仍可能占据一席之地。 这场淘汰赛的残酷性早已显现:从2014年至今,400余家传统车企锐减至40余家,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家退出市场。双积分政策的持续收紧更加剧了生存压力,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逐年提升,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只能靠购买积分续命,终将被市场淘汰。何小鹏直言“没有车企能确保存活”,即便头部企业也可能因技术滞后、全球化失误折戟,小鹏自身2024年的销量低谷与高管换血,正是行业“逆水行舟”属性的生动注脚。 不过“五强”并非定数,理想汽车李想就预测最终存活数量或为7家,而AI智驾突破、飞行汽车等颠覆性创新仍可能改写竞争格局。但无论数字如何变化,何小鹏的预言都揭示了核心趋势:中国汽车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唯有在技术、规模、全球化的三重考验中站稳脚跟的企业,才能在10年后的终局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场围绕“生存权”的较量,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访谈中抛出重磅预判: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将形成“5强争霸”
落笔花
2025-11-04 13:11: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