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0多万买的5个9靓号用了十多年,突然被莫名过户给他人,男子蒙圈。 黑龙江哈尔滨,男子10多年前,花50多万买了个尾号99999的手机号,可突然有一天,他收不到验证码,也打不出去电话了。 他去营业厅一问,惊讶的发现,手机号被莫名过户到一女子名下,女子说她也是花几十万买的。 男子觉得自己特丢面子,不依不饶,而营业厅却说:不是单位员工干的。网友:豹子号变自己跑了! 王先生注重体面,十多年前偶然得知一个尾号为99999的手机号码正在出售。 尽管价格高达五六十万元,但王先生不差钱,对这个号码十分中意,一心要把它买下来。 最终,他用了姐姐的名字,办理了手续,如愿以偿地将这个号码收入囊中。 从那以后,这个号码一直伴随着他,不管套餐如何更换,他始终按时足额缴纳话费,从来没有动过换号的念头。 在王先生心中,这个尾号99999的号码不仅象征着身份和地位,更为他带来了生意场上的好运,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便有人出再高的价格,他也从未想过将其转手,更不曾料到有一天会失去它。 然而就在不久前,王先生在一次重要场合,突然发现手机无法接收验证码。 起初他以为是手机出了问题,反复检查后确认手机本身并无故障。 情急之下,他前往营业厅查询,这才得知自己的手机号码,已经被过户到一位陌生女子名下。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位女子声称,自己也是花费了几十万元才买到这个号码的。 王先生完全懵了,自己从未办理过任何过户手续,号码怎么会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手? 他立即向营业厅工作人员提出质疑,要求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面对王先生的质问,工作人员起初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坚称电信行业有严格规定,私自过户是违法行为,正规工作人员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这种说法让王先生更加气愤,他反驳道:如果是我自己办理的过户,为什么还要特地来营业厅查询?这根本不合常理。 但工作人员仍然坚持此事与营业厅无关。 王先生实在想不通,在话费充足、本人没有到场、也没有签署任何文件的情况下,一个正常使用的手机号码,怎么可能被过户? 这显然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到的事。 无奈之下,他用其他电话拨通了自己原来的号码,接听的果然是一位陌生女子。 对方语气平静,表示自己确实是通过正规渠道,花了几十万重金才买下的号。 女子这番话,让王先生更加困惑,既然自己从未出售这个号码,那这笔几十万元的交易款,究竟落入了谁的口袋中? 更让王先生担忧的是,这个号码已经使用了十几年,绑定了大量重要的个人信息,存储着众多亲友的联系方式。 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他再次来到营业厅,态度坚决地要求对方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这次工作人员的态度有所缓和,先是向王先生表达了歉意,随后表示公司需要时间进行调查,承诺会尽快给他一个答复。 但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让王先生安心,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对他意义非凡的豹子号,究竟是被谁偷偷卖掉的。 他和那个女子都不认识,而且手机号是过了户的,营业厅这狡辩也太苍白了吧? 王先生作为东北人,把面子看的很重要,如今已不是钱不钱的事。 朋友给他打电话,已经不是他接了,变成了别人,王先生觉得自己颜面扫地,尊严无存,朋友会以为他穷困潦倒,混到卖手机号的地步了。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如何看待王先生的遭遇? 一、运营商未尽审核义务的法律责任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九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需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 王先生使用姐姐名义办理号码,但运营商在过户时未核实实际使用者身份,违反实名登记制度。 陌生人在未提供王先生本人授权,或身份证明的情况下完成过户,表明运营商未履行审核义务,存在重大过错。 运营商若在格式合同中未明确限制条件,且未告知用户,相关条款对用户无效。 因此,王先生有权要求恢复号码使用权,并可主张运营商赔偿因停机导致的损。 二、非法过户行为的刑事定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构成诈骗罪 若他人通过伪造王先生,或其姐姐的身份证明办理过户,属于虚构事实的诈骗行为。 女子声称花几十万购买,但王先生未授权出售,款项可能被中间人非法占有,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 三、王先生的维权途径 王先生对号码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其可要求运营商立即恢复号码并撤销非法过户。 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伪造证件、诈骗的责任人。 若运营商存在过失,可起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 总之,无论是员工还是其他人员,非法收集、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用于手机号码过户,都构成对个人信息的非法处理。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