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诈骗罪,只盯着金额没用,这4点才是关

幼菱评案件 2025-11-05 15:02:09
不少人涉嫌诈骗被抓后,家属总盯着涉案金额慌神,律师却常说 “金额仅是参考”!整理 4 个比金额更关键的要点,帮你找到案件突破口。​ ​ 1. 先查 “非法占有目的”:有证据可能不构罪​ 诈骗罪核心是 “骗了不还”,哪怕金额大,证 “无非法占有目的” 或不定罪。​ 案例:当事人虚构项目借钱,但资金全用于公司运营(有账目),还协商还款,法院定民事违约而非诈骗。​ ⚠ 关键证据:资金用途记录(进货合同、工资表)、还款聊天记录、财产证明,比金额管用。 ​ 2. 看 “因果关系”:被害人非因骗交钱?可能无罪​ 需 “欺骗行为致被害人交钱” 才构罪。若被害人明知风险仍自愿投钱,可能不犯罪。​ 如有人明知投`资可疑仍 “赌一把”,聊天记录证其 “贪利”,法院判无罪。​ ✅ 查:被害人陈述、沟通记录,看是否 “因被骗交钱”。 3. 辨 “犯罪角色”:从犯、胁从犯,量刑差一半​ 同案犯中主犯、从犯处罚悬殊。仅帮忙转账、传话,未参与策划且少分赃,大概率是从犯,可从轻。​ 我亲戚仅帮老板收钱,律师证 “未参与策划”,按从犯判,刑期比主犯少 3 年。​ ⚠ 别认 “主犯”!收集 “受指使”“获利少” 证据(工资流水、老板指令)。​ ​ 4. 抓 “悔罪情节”:退赔 + 谅解,能降档量刑​ 哪怕金额达标,退赃退赔 + 获被害人谅解,可大幅轻判。30 万全退,或从 “3-10 年” 降为 “3 年以下” 甚至缓刑。​ 口罩诈骗案中,当事人认罪认罚且退全款,原判 2 年实刑,改判缓刑。​ ✅ 做法:凑钱退赔,让被害人写《谅解书》,由律师提交检察院。​ ​ 提醒:别被 “金额大就没救” 吓住!诈骗罪量刑是综合判断,主观意图、角色、悔罪表现往往比金额更关键。找律师时,让他重点查这 4 点,比只算金额有用 10 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