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要知道火炬传递这种级别的活动,选谁不选谁都有讲究,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联动的背景下,参与者的身份不仅是个人荣誉,更带着对区域发展的认同姿态,李家兄弟的缺席,难免让人联想到年初那桩闹得沸沸扬扬的卖港口事件。 2025年3月4日,长和集团一纸公告宣布以228亿美元的价格,把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卖给了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这其中最刺眼的就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握着到2047年的特许经营权,全球6%的海运贸易都要从这过,中国商船的货运量占比更是高达21%。 更耐人寻味的是,交易时机刚好卡在特朗普就职后高调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之后,美国务卿还专门跑去巴拿马施压,这波操作很难让人相信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当时《大公报》连着发了三篇评论,国务院港澳办都转载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更是直接点破,说有些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忘了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被欺凌的孩子。 香港特首李家超也表态说社会的关切值得重视,任何交易都得合规合法,这些信号已经足够明确,李家在这种时候自然不太适合出现在火炬传递这种彰显凝聚力的场合。 这边火炬传递的缺席还在被议论,那边11月4日又出了岔子,一名49岁的陈姓内地男子带着三罐红油漆冲到中环长江集团中心,非要见李嘉诚,被保安拒绝后就直接泼了油漆,还把一名57岁的保安打得颈部红肿。 虽然长江集团说男子疑似精神异常,之前也来过两次,但这种过激行为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就像一根刺扎在公众眼前,让人忍不住联想他是不是和李家有什么纠葛。 毕竟年初卖港口事件刚引发一波信任危机,5月份又爆出长实集团开发的观塘安达臣道楼盘出了贪腐造假案,香港廉政公署代号“战鼓”的行动抓了10个人,涉案的6栋大楼钢筋全没按图施工,数量少了、间距宽了、直径也细了,甚至有的地方直接缺了钢筋,分判商还靠行贿伪造验收文件。 这可是计划以市价八折卖给首次购房者的“港人首置盘”,近3000户家庭等着入住,出了这种事,公众的不满情绪可想而知。 虽然屋宇署说结构暂时没危险,但停工整改半年多,开盘遥遥无期,再加上之前卖港口的争议,难免有人把怨气撒在李家头上,这位陈姓男子的举动,就算有精神因素,也像是公众情绪的一种极端投射。 卖港口的后续发展更透着尴尬,原本以为能顺利脱手,结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接介入反垄断审查,明确说交易各方不能规避审查,没批准前不能动。 长和没办法,7月份只好公告说要邀请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财团,交易架构也得改,可直到11月也没个准信,巴拿马政府还直接起诉了,总统放话说要是合同无效就收回经营权搞公私合营。 这生意做得进退两难,原本想赚笔快钱,没想到把口碑赔进去了。 要知道香港四大家族里,郭家的新世界、李家的恒基兆业这些年都在加大对大湾区的投资,郭基辉还亲自去传火炬,反观李家,一边说着“内地和香港是家”,一边把核心的港口资产卖给和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贝莱德,这种反差难免让人觉得心寒。 现在的李家确实有点骑虎难下,卖港口的钱没完全落袋,反垄断审查还拖着,楼盘的烂摊子没收拾完,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火炬传递这种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晴雨表,四大家族另外三家都愿意站台,说明他们清楚在大湾区发展的根基在哪,而李家的缺席,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回应,承认了自己和当下的社会氛围有些脱节。 那个泼红漆的男子或许只是个极端个案,但他泼出去的不只是油漆,更是一种不满的信号,提醒着这个商业家族,在资本运作之外,更需要顾及公众的感受和国家的利益。 毕竟香港的发展从来不是靠某一家的资本堆砌,而是靠着和内地的紧密联系,李家要是想不明白这点,未来面临的恐怕不只是几次缺席和一场闹剧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