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动真格了!人口已告别世界第一?三孩催生无果后,国家向住房“出手”了!年轻人常念叨“生不起”,房子、教育、医疗像三座大山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人口形势的严峻让生育意愿成了热议话题。 (信源:中华网——人口警报拉响,二胎不行三胎难生) 这下国家终于放大招,从住房入手给多子女家庭减负,北京、深圳、浏阳等 80 多个地方都已出台新政,实打实的优惠来了! 先说说为啥大家对 “人口第一” 这么敏感。 主要是这几年生育率一直在降,2023 年全国出生率只有 6.39‰,创下新低。身边不少年轻人都喊 “生不起、养不起”,核心原因就是 “住房成本太高”。 有个朋友算过一笔账:在二线城市买套 100 平的房,首付至少 50 万,月供要 4000 多,生一个孩子每月奶粉、早教钱得 2000,要是生三孩,换个大点的房子就得再添上百万,根本扛不住。 这也是三孩政策遇冷的关键 —— 光喊口号没用,得解决实际难题。 国家显然看清了症结,今年以来各地密集出台住房新政,全是冲着多子女家庭的痛点来的。 北京刚出的政策里明确,多子女家庭不仅能优先摇公租房,还能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之前已经能上浮 40 万,现在还要再加码。 深圳更狠,把多子女家庭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比例从 10% 直接提到 50%,按深圳现行最高额度算,三孩家庭能多贷几十万,相当于少奋斗好几年。 湖南浏阳的政策更贴心,专门解决 “换房难” 的问题。 二孩及以上家庭买新房,就算家里已有住房,套数认定能核减一套,等于不用算 “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都能降不少。 而且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分别提高 20%、30%,等于生得越多,优惠越大。 除了买房,租房也有福利,北京就规定多子女家庭租房备案后,能按实际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这对暂时没能力买房的家庭太实用了。 这里给大家补个小常识:住房成本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有明确关联。 有研究显示,住房月供每增加 1000 元,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会下降 15%,生育三孩的意愿下降 28%。 因为住房属于 “刚性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高,能分给教育、养育的钱就越少。 这次各地的新政,就是通过降低首付、提高贷款额度、优化套数认定,直接减少多子女家庭的住房支出,相当于给生育 “松绑”。 新政出台后,已经有人尝到了甜头。 广州的张女士生了两个儿子,一直想换套四居室,之前因为二套房首付要 60%,迟迟没下手。 现在新政把她的套数认定核减一套,首付降到 30%,一下省了 20 多万,上个月已经签了购房合同。 她跟我说:“要是早有这政策,说不定我还敢生三孩。” 不过也有网友担心 “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公租房优先配租会不会被插队,公积金额度提高后审批会不会变慢,这些都得盯着后续执行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政策不是 “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 一线城市侧重提高贷款额度,三四线城市就搞 “购房补贴”,比如浏阳规定,多子女家庭买新房能拿 60% 的契税补贴,算下来能省好几千块。 还有 “以旧换新” 政策,卖了老房子 1 年内买新房,个税能全额退,这对想换大房的多子女家庭来说,又是一笔省下来的钱。 当然,也有人觉得 “这些政策还不够”。比如有网友说:“房价太高,就算多贷点款,月供还是压力大,要是能给多子女家庭直接发购房补贴就好了。” 还有人建议:“除了住房,教育、医疗也得跟上,不然光解决房子问题,还是不敢生。” 这些说法确实有道理,住房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提振生育率,得是 “住房 + 教育 + 医疗” 的组合拳。 不过不管怎么说,从住房入手减负,已经是很实在的进步了。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大,14 亿的盘子还在,只要能慢慢降低生育养育成本,人口结构就能逐渐优化。 现在 80 多个地方已经行动起来,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 你觉得这些住房新政能打动年轻人多生孩子吗?身边有生了多孩的朋友享受到优惠了吗?要是再加上教育补贴,你会考虑生二孩、三孩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希望这些好政策能真正落地,让 “生得起、养得起” 不再是口号!
